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3 22:23:58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馬子卿
12月23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金融分會、清華大學銀色經濟與健康財富發展指數課題組、大家保險集團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我國養老服務供給在種類、數量和質量三方面均有所提升,進一步激發了居民高質量、個性化需求,醫療、康復和護理是養老服務的核心需求,三段式養老被大部分居民認可,城市居民對“保險+養老服務”的需求不斷提升,傾向選擇離家近、離子女近和距離急救醫院近的養老機構進行城心養老。
具體來看,不同于傳統“9073”格局,中國城市居民養老方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身體狀況變化呈現三段式養老人生:活力階段,超過一半(53.6%)選擇居家養老,并伴有明顯旅居意愿;半失能階段,居家養老仍是主流,但“社區養老”(36.3%)和“機構養老”(21.1%)的比例有所提高;失能失智階段,機構養老成為主流選擇。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
與此同時,城鎮居民的預期壽命也在同步增長?!秷蟾妗凤@示,我國城市居民預期壽命達82.1歲,超出國民平均預期壽命3.9歲。超過一半的城市居民存在慢性病、有過重大疾病或3年內做過手術等問題,2022年出現健康問題的居民比例同比上升12.1個百分點,城市居民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對預期壽命增加的,中老年人對于養老支出的預期卻更低。“數據顯示,城市居民預計養老總支出平均83.64萬元,其中30-49歲居民預計養老所需資金均值接近100萬元,60歲以上居民預期僅61.5萬元。”《報告》顯示,中老年人預期壽命更長,但養老支出預期卻更低,養老費用缺口顯現。
資料來源:《中國城市養老服務需求報告2022》
為了應對長壽風險,城市居民正積極使用金融手段應對長壽風險。其中,商業養老保險成為養老資金重要補充,超過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商業養老險、年金險、壽險來抵御通脹風險。
針對城市居民在養老服務、養老財富儲備方面呈現的新需求、新趨勢,《報告》建議,政府應聯動養老、金融等行業,提高居民風險管理意識、提供養老規劃建議,幫助居民適應“百歲人生”。
具體來看,政府可按照三階段漸進式養老特征為居民打造全周期的養老服務,建立老年人能力評估體系,把政府醫療服務與社會化的健康管理服務結合起來,輔助居民結合失能狀況做出養老方式決策。
養老服務行業按照三段式養老規劃,打造完整服務鏈條,將城市醫療、養老、健康等資源整合起來,為居民提供臨近子女、臨近醫療、生活配套完善、生活氣息濃厚的養老服務。
商業保險機構用金融手段提升公眾養老規劃能力,進一步拓展“保險+養老服務”的產品、營銷和服務供給模式,從傳統單純支付方延伸至養老服務供給方。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3410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