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07 18:57:39
◎近日,開德基金在中基協完成備案。這家機構正是美國私募巨頭KKR在中國備案的第一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縱觀KKR多年來的投資思路與布局,可以看出這家來自美國的私募巨頭對于亞洲市場的看好。尤其是中國市場,幾乎是KKR亞太區域投資業務的核心所在。KKR將把投資重點放在消費升級、工業現代化、醫療服務、金融科技等方面。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近日,一家名為開德私募基金管理(海南)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海南完成了備案,正式開始展業。而這家機構,正是美國私募巨頭KKR在中國備案的第一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據了解,開德基金由KKR亞洲有限公司(KKR Asia Limited)100%出資設立,后者還全資設立了KKR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KKR投資顧問(上海)有限公司、KKR投資顧問(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等投資機構。事實上,KKR此前在北京、香港、上海都設立了辦公室,2013年在橫琴設立的公司也被視為其在中國布局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邁入亞洲十幾年來,KKR的投資目光一直緊盯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機會。重倉中國公司,也給這家私募巨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而悄然在海南備案的這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則是KKR在中國國內備案的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
4月21日,開德基金在中基協完成備案。公開信息顯示,這家機構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基金管理人的英文全稱為KKR Investment Management(Hainan)Co.,Ltd.。注冊資本500萬元,由KKR亞洲有限公司100%出資設立,成立時間為去年11月,注冊地址和辦公地址都在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
再來看看高管陣容。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張宇,是KKR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大中華區客戶與合作伙伴關系部的副總裁,此前曾在衛通集團、諾基亞和多家投資機構都有過任職經歷。
啟信寶數據顯示,開德基金的監事是KKR大中華區的董事總經理劉璐,另一位高管為梁琳。
目前,這家剛剛完成備案的新機構還沒有在管的私募基金產品。不過鑒于這是KKR在中國國內備案的第一家私募基金公司,或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一些新動向。
每經記者注意到,除了位于北京、香港和上海的幾大辦公室,行業內對于KKR在國內的布局還停留在2013年其在珠海橫琴成立的子公司。彼時,KKR在橫琴設立了KKR投資顧問(珠海橫琴)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萬元,由KKR集團合伙人,KKR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孫錚擔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不過根據第三方平臺的公開信息,KKR投資顧問(珠海橫琴)尚未進行對外投資。
縱觀KKR多年來的投資思路與布局,可以看出這家來自美國的私募巨頭對于亞洲市場的看好。尤其是中國市場,幾乎是KKR亞太區域投資業務的核心所在。
舉個例子,在A股市場,KKR有著不少經典的投資案例,其中對青島海爾的投資曾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也給這家機構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回報。近年來,KKR也在不斷出手中國的新興公司,知名案例包括字節跳動、火花思維等。
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的信息,在2010年~2020年的10年內,KKR在中國的已投項目數量達34例,覆蓋賽道包括消費、互聯網、醫療、教育、農業等,累計投資超過40家公司,投資規模超過60億美元。
早在幾年前的一場公開論壇上,彼時的KKR集團聯席總裁兼聯席首席運營官Joe BAE就表達了KKR對于中國市場的期許。他表示,相信未來中國資產管理業務會迎來井噴期,希望把公司在美國的所有的產品線都帶到中國來。“10年之后,KKR在中國的資產管理業務不會小于在北美的資產管理業務。”而在中國的第二個十年,KKR將把投資重點放在消費升級、工業現代化、醫療服務、金融科技等方面。
據悉,去年1月,KKR宣布已募集完成KKR亞洲基礎設施基金,募資總額達39億美元,成為彼時亞太地區體量最大的跨區域基礎設施基金。此外,該機構去年4月剛完成KKR亞洲四期基金的募集,募資總額150億美元,該基金將專注于亞太地區私募股權投資。今年初又有消息傳出,稱KKR預計將于2022年在亞洲募集一只成長型基金。
另一方面,相比很多外資機構的“水土不服”,投資和團隊的本土化也是KKR能在中國市場獲得成績的關鍵。開德基金的順利成立與備案,或許將為這家私募巨頭的本地化再添利器。
免責聲明:每日經濟新聞·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70861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