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5 22:58:27
交通銀行業務總監、交銀理財董事長涂宏表示,從底層資產看,交銀理財絕大多數產品的投向是債券市場,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短期收益雖然會受到市場影響,但長期限產品在等待市場平復后能夠迎來反轉。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廖丹
3月25日晚間,首份國有大行2021年年報出爐。交通銀行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875.81億元,同比增長11.89%;報告期末資產總額11.6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05%。
報告期末,集團表外理財產品時點余額 13842.78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24.89%,其中凈值型理財產品時點余額12246.64 億元,在理財產品中的占比為88.47%,較上年末提升27個百分點。
同日召開的業績發布會上,在談及近期股債市場波動對理財業務的影響時,交通銀行業務總監、交銀理財董事長涂宏表示,從底層資產看,交銀理財絕大多數產品的投向是債券市場,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短期收益雖然會受到市場影響,但長期限產品在等待市場平復后能夠迎來反轉。
他同時提到,在經濟基本面向好的大背景下,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相信這種短期市場同步下跌的悲觀情緒將逐步釋放。因此,今年交銀理財規模增長還是提出了不低于10%的目標。
近期股債市場波動劇烈,導致不少銀行理財凈值大幅回撤甚至跌破凈值,一時間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涂宏表示,今年以來,由于俄烏沖突、美聯儲加息預期、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交織,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形勢變化,國內金融市場的股債都出現短期調整,特別是股票市場跌幅明顯。在這種比較極端的市場行情下,市場參與者都難以獨善其身。
交銀理財產品近期也出現一定回撤,但從底層資產看,交銀理財絕大多數產品的投向是債券市場,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短期收益雖然會受到市場影響,但長期限產品在等待市場平復后能夠迎來反轉。
“針對最近市場股債大幅調整的情況,我們也有針對性地開展了產品結構調整,增加低波動資產占比,均衡配置不同行業,穩定產品凈值。”涂宏同時提到,在經濟基本面向好的大背景下,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相信這種短期市場同步下跌的悲觀情緒將逐步釋放。因此,今年交銀理財規模增長還是提出了不低于10%的目標。
據了解,為了推動實現這一目標,交銀理財將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強客戶服務體系建設,優化各類線上平臺功能,做好交銀理財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運行維護,建立客戶服務團隊,為投資者提供陪伴式服務;
二是加強產品精細化管理,持續完善產品貨架,在產品策略和產品特色方面持續創新,對落實國家戰略的產品,比如養老理財,加大產品研發力度;
三是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加強投研能力建設,完善大類資產配置體系,形成戰略資產配置到戰術資產配置、大類資產配置到具體投資標的配置的有效鏈接機制,優化高波動資產與穩健收益資產的配置比例;
四是加大渠道建設,今年將繼續建設開放多元的全渠道體系,深入拓展同業理財代銷渠道。
年報顯示,2021年末,交銀理財總資產102.06億元,凈資產99.29億元;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11.55億元,同比增長73.61%。報告期末,理財產品余額12246.6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9.43%。積極拓展行外代銷機構,實現行外代銷產品余額4098.59億元,占比33.47%,行外代銷規模在理財子公司居于前列。
數據顯示,2021年交通銀行實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75.73億元,同比增加24.87億元,增幅5.52%。
理財業務和代理類業務是主要的增長點,其中,理財業務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17.75億元,同比增長19.47%;代理類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6.64億元,同比增長34.86%,主要由于代銷基金收入大幅增長。
展望今年中收業務的表現,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與財富管理相關的手續費增長承壓,是目前各家銀行普遍面臨的挑戰。為了保持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穩健增長,同時希望目標增速比上年有所提升,交通銀行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措施:
財富管理方面,判斷短期調整不改長期趨勢,將站在大類資產配置角度為客戶配置,優選現金+、固收+等產品,以更豐富的產品應對市場波動,建立從創投引入、營銷推動、售后管理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加強理財、基金、保險、信托等產品的定制化互補。
卡業務方面,受信用卡業務調整影響,去年該行卡手續費收入增長有所放緩,今年會在此加大力度,改善客戶體驗,提升信用卡的活性,提高全渠道的獲客能力。通過數據驅動加線上經營,加大重點節日和線上渠道的營銷。這些工作已初見成效,從今年前兩個月情況看,信用卡消費額和卡貸款余額的增速均快于去年同期水平。
此外,在對公業務方面,將繼續強化財管、資管、投行三端能力建設,以銀團、非融資性保函、財務顧問、結售匯等產品為重點,匹配客戶差異化需求,做大中收來源。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10286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