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5 22:32:08
◎2月25日, 2022阿里云廣東峰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必須要尋找和經濟中速增長相配套的、新的結構性潛能。
◎在劉世錦看來,數字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新結構性潛能之一。他還表示,生產領域的數字化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需要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陳俊杰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字經濟正蓬勃興起。去年底,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
2月25日, 2022阿里云廣東峰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必須要尋找和經濟中速增長相配套的、新的結構性潛能。在他看來,數字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新結構性潛能之一。他還表示,生產領域的數字化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戲”,實體經濟的數字化需要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
中小企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5日峰會現場,阿里云發布了“專精特新”扶持計劃,將在廣東重點支持1000家“專精特新”潛力企業。阿里云智能副總裁劉湘雯表示,95%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是屬于制造業。垂直賽道上的“專精特新”企業對數字化比較陌生,這是阿里云在服務這些企業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
阿里云智能中國區副總裁張濤則告訴記者,數字化轉型分三步走,第一是基礎設備云化,二是關鍵技術互聯網化及業務數據化,三是應用智能化。
劉世錦以視頻形式出席2022阿里云廣東峰會。他表示,當前經濟發展面臨供給沖擊、需求收縮、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要進一步把中國經濟增長潛能釋放,就需要更重視挖掘“結構性潛能”。過去,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潛能”主要是房地產、基建投資和出口,未來應該以“1+3+2”框架釋放新結構性潛能。即1個龍頭(以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為龍頭)引領、實體經濟3大短板補齊增效、2個翅膀賦能。其中,“2個翅膀”就是指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
“數字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新的結構性潛能。”劉世錦表示。他提到,過去的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TO C端銷售環節,不過生產領域的數字化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大戲”或者“主戰場”。他同時強調,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要擺正政府、企業和市場的關系。各地政府對數字經濟的發力點或注意力要放在制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提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在數字化經濟領域,新技術具有不確定性,最后到底采用什么樣的技術路線,最好是由市場競爭來解決。
廣東省工業與信息化廳副廳長曲曉杰出席峰會發表講話提到,廣東省在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過程中,已經累計推動超過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了6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2021年廣東省新建了5G基站4.67萬座,累計建成17萬座,約占全國的八分之一,光纖接入用戶已經超過4000萬戶,5G的基站數、用戶數、光纖用戶數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
劉世錦提到,討論數字經濟,就須關注數字化實體經濟的發展。數字化實體經濟,實際上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
2022阿里云廣東峰會上,阿里云也對外發布“專精特新”扶持計劃。阿里云將與廣州市工信局、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北交所等共同通過數字化技術、金融服務平臺、政策咨詢與科技人才培育,在廣東重點支持1000家“專精特新”潛力企業。
劉湘雯表示,“專精特新”企業的特點是,身處非常垂直的行業且95%以上都屬于制造業。“相對而言,他們比較專注自己所處的行業,對數字化比較陌生。數字化技術和垂直賽道里的企業,兩邊并不具有共同語言,這是服務他們最大的挑戰。這個挑戰是遠遠超越我們用什么樣的產品、是否有合適的服務價位等問題的。”不過她同時也表示,“任何行業需要做數字化轉型,都有這么一個階段。”
劉湘雯提到,“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往往著眼于生產制造本身,“一定要對它生產本身有破局,才能建立起服務的基礎信任。”
張濤在接受采訪時則談到,數字化轉型的“三部曲”是:一、基礎設施云化;二、關鍵技術互聯網化、業務數據化和數據業務化;三、應用智能化。很多制造業企業做的第一步就是利用云計算等手段,打通基本數據,第一步完成后就需要構建一個數據中臺,有了數據中臺,才能支撐各種業務應用和開發。“我們認為,這三步都要去做,有的企業先從第一步開始做,有的企業更堅決一些,或者資源更充足一些。”張濤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