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7 16:49:42
現在的春節,對于很多小朋友來說,確實越來越平淡了。但是,對于我們這些股民、基民來說,今年的春節,確實很難忘。因為,眼看著就要春節了,但節前最后這幾天,市場跌幅過大。
每經記者|曾子建 每經編輯|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兒子的寒假作業,有一篇命題作文,叫做《難忘的春節》。
兒子問我,寫什么好呢?
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春節,那時候可以放鞭炮,還挺難忘的。可現在,放電子煙花,鄰居都嫌吵。兒子的春節,如果寫放煙花爆竹,老師一看就是假的。
后來Z哥長大了,一到春節就出去旅游,先是海南,后來新馬泰。現在呢,因為疫情,已經連續三年在家過年了,難道寫過年走親戚嗎?也沒啥難忘的。
實在想不出寫什么了,只有告訴兒子,等“春晚”吧,看看有沒有什么搞笑的小品,說不定會很難忘吧。
聽了我的話,兒子白了我一眼,不再理我。
現在的春節,對于很多小朋友來說,確實越來越平淡了。
但是,對于我們這些股民、基民來說,今年的春節,確實很難忘。
因為,眼看著就要春節了,但節前最后這幾天,市場跌幅過大。看看下面這張圖,是不是很環保?
周二,滬指跌了90點,周三好不容易喘口氣,今天又跌了60點,滬指3400點也被跌破了。
還記得前兩年,每當市場調整的時候,Z哥經常安慰朋友,珍惜3300點的A股吧,這就是低位買票的好時機。后來,滬指漲到了3700點。如今,滬指又回到3300點區間了,但現在,還能有這樣的勇氣告訴大家,珍惜3300點的A股嗎?
這個時候,有人說要挺起A股的脊梁,于是,基金公司站出來了。從昨天到今天,中歐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南方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多家公司宣布,將動用自有資金自購旗下的基金。據統計,到現在累計自購的資金達到6億。預計明天,也就是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可能還有基金公司會加入到自購的行列中。但是,區區這幾個億,扔在市場中,連一點水花都看不到。
感覺基金公司開始“卷”起來了,自購規模不超過5000萬可能都不好意思宣傳,最多的一家公司,匯添富,自購2億元。買哪只基金呢?他們買匯添富MSCI中國A50ETF,這是去年11月初成立的新基金,規模80億。我看了一下,今天該基金跌到了0.942元。
這只基金重倉哪些票?其實,還是機構抱團的各種“茅”,比如寧德時代、貴州茅臺、隆基股份、立訊精密等,總之各行業不是“龍一”,就是“龍二”。
匯添富的大手筆自購,是目前這一波基金公司自購潮中,自購規模最大的。但要說未來的效果呢?Z哥想先持保留意見,這些各種茅,除了醫藥沒有買,其他依然是當下最擁擠的賽道。
好吧,基金公司就不再吐槽了,畢竟,未來Z哥還要買基金,還要靠基金經理來賺錢。再吐槽一下北向資金,這邊基金公司在自購,起碼態度很好。但是北向資金呢,今天凈賣出146.24億,簡直無力吐槽。
確實是無力吐槽了,但明天還有一個交易日,Z哥不抱太高的期望。不過,春節終究還是要過,但可以肯定,這個春節,一定是這些年來“最難忘”的春節。還好兒子現在還不炒股,還不買基金,能夠趕在春節前完成寒假作業,就是最快樂的春節了。但愿股市的低迷,也不要太影響大家的節日心情。
好吧,Z哥還是分享一個段子吧,也算是苦中作樂。
最后,Z哥在這里提前給各位讀者拜個早年,祝大家虎年吉祥,萬事如意,身體健康,投資順利。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065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