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0 22:15:15
每經評論員 孫桐桐
日前,在華為冬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首款新車問界M5,新車搭載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和HarmonyOS智能座艙,這是華為第一次在自家發布會上推出汽車產品。

2022年1月3日,市民在華為位于杭州的旗艦店內體驗華為首款鴻蒙汽車“AITO問界M5” IC photo
與供應商身份介入造車的模式不同,問界M5從前期規劃、設計到后期營銷、售賣都由華為主導,而合作方賽力斯更像是“配角”。在整場發布會上,問界M5壓軸出場,占據了多達一半的時間,足以看出華為對其的重視程度。盡管沒有懸掛華為的車標,但在外界看來,問界M5與發布會上展示的電子消費品一樣,都是華為的“親兒子”。
在筆者看來,華為雖然一直宣稱自己“不造車”,卻不斷加深介入到整車制造環節。2019年4月,華為首次以汽車增量部件核心供應商的身份參加上海車展,并定下了基于ICT技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增量供應商的基調: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過去幾年中,華為公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將HiCar應用于多款新車型,與長安、北汽等車企簽訂合作協議。在汽車圈,華為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特別是2021年4月,華為與北汽極狐聯合推出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號稱可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成為華為智能駕駛的首次落地項目。在華為的加持下,這款車也名噪一時,獲得不錯的曝光率。
與其他華為合作車型不同,問界M5不僅搭載了華為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臺和HarmonyOS智能座艙,華為還重度參與甚至主導了車輛的設計、研發等多個環節,未來也將通過華為零售渠道銷售。
華為將自己定義為智能汽車時代的“博世”,但在傳統汽車制造時代,零部件巨頭博世在與整車廠的合作關系中,盡管有一些聯合研發的業務,但仍然是供應商角色,并未主導一款車的前期規劃、設計和研發等環節。如今,在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中,“供應商”華為占據了主導地位。
這意味著,在智能汽車時代,軟件定義汽車或將改寫傳統的零整關系,科技公司在造車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甚至可以起主導作用。這樣的合作模式也會給傳統汽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科技公司主導的智能汽車產品,也將有機會帶來驚喜,影響市場格局。
比如深刻打上華為烙印的問界M5,目前在上海、深圳、杭州和成都四個已到展車的城市,訂單3日突破2000輛。華為的銷售渠道和知名度或許能“拯救”在電動化浪潮中逐步被邊緣化的賽力斯。
事實上,不只是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百度與吉利此前合資成立的集度汽車也是如此,由百度在合作中占據主導地位,從產品規劃、研發、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主導,而吉利主要為其提供生產制造經驗和設備。
由此可見,在智能汽車時代,科技公司在軟件方面積累的經驗優勢明顯,若在造車中掌握主導權,用區別于傳統主機廠的視角切入新車研發,或許會給消費者和市場帶來驚喜,最終可能會影響到汽車市場的整體格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