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0 23:10:13
◎2015年上市至今,桃李面包營收增速由當年的24.55%降至2020年的5.66%,增速逐步放緩。而公司想要重點開拓的南方市場,依然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每經記者|可楊 每經編輯|湯輝
從業績表現來看,短保面包老大哥桃李面包(603866,SH)的日子并不好過。
8月10日晚間,桃李面包披露半年度報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9億元,同比增長7.32%;凈利潤3.69億元,同比下滑11.59%。
同時,半年報披露的37家子公司中,有17家虧損,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江蘇桃李虧損最為嚴重,虧損1077.50萬元。從子公司的虧損不難看出,盡管桃李面包自上市以來就大力南下,但五年過去卻依舊未見成效。
與此同時,短保面包市場競爭正在加劇,達利等品牌的入局,也為桃李面包走向全國增添了難度。
就桃李面包在南方市場的布局情況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桃李面包董秘辦進一步采訪,截至發稿前均未獲接聽。
8月10日晚間,桃李面包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為29.39億元,同比增長7.32%;凈利潤為3.69億元,同比下降11.59%。
在此前發布的半年度業績快報中,桃李面包將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于,去年同期受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影響,公司各項成本費用低于本期,以及去年同期受疫情影響,促銷活動相對較少,返貨率及折讓率都低于本期。
從半年報來看,2021年上半年桃李面包的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均增加,其中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0.29%,原因為報告期內人力成本增加。
不僅半年報,今年以來桃李面包的業績表現均不佳。
其在4月11日發布的一季度業績快報中,將凈利潤下滑16.27%的原因解釋為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響,多數同行及餐飲行業未及時復工營業,面包成為更多人的首選。另外由于疫情,公司2020年享有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促銷活動減少,返貨率、折讓率及各項成本費用均低于本期。
按照桃李面包的說法,疫情帶來了利好、成本費用低,再加之國家相關政策扶持2020年桃李面包的業績應該有較好表現,但事實上2020年,桃李面包盡管實現了29.29%的凈利潤增長,但營收增速則僅為5.66%,結束了自2012年近十年來的雙位數增長,并創下歷史新低。
盡管營收增速在2021年上半年回升至7.32%,但仍未恢復至2019年以前的雙位數增長態勢。
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外原料和技術的進入,我國的烘焙行業從20世紀末開始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而桃李面包則恰好在烘焙行業快速發展的90年代入局,以“中央工廠+批發配送”的短保面包模式切入,至今,短保面包依舊是桃李面包的主要營收支柱,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核心產品桃李品牌的面包及糕點占收入比重達97.89%。
從賽道上看,短保面包新鮮、零添加或少添加,迎合消費升級趨勢,有望進一步替代長保面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面包行業的集中度較低,尚未出現真正的龍頭企業,據川財證券今年6月發布的研報顯示,桃李面包作為短保面包的龍頭企業,在面包行業的市占率也僅為7%。
與此同時,市場競爭加劇也逐步擠壓桃李面包的生存空間,好利來、味多美、曼可頓、達利食品等均已入局短保面包賽道。
尤其是2017年,中國最大的本土食品企業達利,宣布入局短保面包市場,并于2018年,發布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低價狙擊桃李。
同樣在2018年,與桃李面包一樣采取“中央工廠+批發”模式老對手賓堡,則收購了北京曼可頓、上海曼可頓、廣東曼可頓和四川曼可頓100%的股權,進一步爭奪短保面包市場。
而桃李面包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自上市以來就開始大力推動南下。2021年半年報中,桃李面包仍表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加大力度拓展華東、華南等新市場。
但目前來看,桃李面包的南下效果似乎不佳,半年報顯示,桃李面包37家子公司中,有17家虧損,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其中江蘇桃李虧損最為嚴重,上半年虧損1077.5萬元。除此之外,東莞桃李、福州桃李、海南桃李、合肥桃李、廈門桃李、上海桃李以及深圳桃李虧損均在200萬元以上。
2015年上市至今,桃李面包營收增速由當年的24.55%降至2020年的5.66%,增速逐步放緩??梢姡M管依舊是短保面包的行業龍頭,但要保住老大地位,桃李面包還有一場艱難的戰役要打。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