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0 13:57:42
◎在市場上打得不可開交的六大葡萄酒企業,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組織下,悄悄在“酒城”瀘州碰頭,開了一次閉門會。
每經記者|彭斐 每經編輯|文多
雖然2020年已經過去,但海外疫情持續、市場消費乏力、進口酒沖擊等重重困境的疊加,以及由此引發的危機,足以讓國內葡萄酒企業刻骨銘心。
在地位甚至被黃酒超越后,4月8日晚間,在市場上打得不可開交的六大葡萄酒企業,在中國酒業協會的組織下,悄悄在“酒城”瀘州碰頭,開了一次閉門會。
一位參會企業高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了張裕,參會的企業還包括中糧長城酒業、王朝酒業(00828,HK)、ST中葡(600084,SH)、ST威龍(603779,SH)、茅臺葡萄酒公司的高管。
一位參加該閉門會的葡萄酒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這些廠商平時也會接觸,但在經歷了慘淡的2020年后,這幾大巨頭的碰面并不尋常,而且時間還是在今年成都春季糖酒會之后。
來自中國酒業協會的信息顯示,六家國產葡萄酒企業,“達成高度共識:雖然去年是葡萄酒行業最艱難的一年,其體量、盈利能力和白酒行業、啤酒行業距離有點遠,甚至連黃酒行業都超越了葡萄酒,但葡萄酒有機遇,因為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
4月9日,第16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期間,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與中國酒業協會負責人,與葡萄酒企業負責人交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從目前來看,這次不太尋常的會面,迅速有了結果。一夜之后的4月9日上午,在中國酒業協會主辦的第16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酒博會”)上,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酒業協會負責人的見證下,中國葡萄酒數字化研究院宣布成立。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相比于白酒的火爆,經歷寒冬的葡萄酒行業,正在尋求突破之道,而這幾家足夠代表國內葡萄酒行業的企業,尋求在數字化上有所突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對比白酒、啤酒公司2020年的業績,作為中國葡萄酒龍頭企業,張裕A在1月22日發布的2020年業績預報顯示,2020年,張裕A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8億元~5.7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50%。
張裕A罕見的業績預降,也基本反映了2020年度葡萄酒行業的現狀。中國酒業協會2020年前11個月統計數據顯示,葡萄酒業利潤整體大幅下滑,全面落后于白酒、啤酒,甚至不及黃酒。
2020年1~11月數據顯示,全國155家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利潤總額為2.56億元、同比下降51.85%。如果按張裕前三季度利潤總額4.04億元來看,則意味著其他154家葡萄酒企業呈現整體性虧損。
不過,如果變換視角,則國產葡萄酒企業在面臨著巨大危機與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740.73萬千升,銷售收入5836.39億元,利潤1585.41億元;啤酒產量3411.11萬千升,銷售收入1468.94億元,利潤133.91億元。
相比而言,我國的葡萄酒產量僅為41.33萬千升,銷售收入100.21億元,利潤2.59億元。與啤酒、白酒相比,中國葡萄酒整體體量太小,不能相提并論。
如果將以上數據除以14億人口,去年平均每個中國人消費啤酒24.37升、白酒5.29升,而葡萄酒只有不到0.3升。因此,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說明在中國,葡萄酒仍算是朝陽產業。
一位葡萄酒業內人士認為,與國外市場不同,國內消費者更習慣白酒、啤酒的消費場景,葡萄酒在這方面的缺失,也給行業提出了轉變的思維。
站在消費者角度看,一位酒類協會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根據市場調研結果,葡萄酒消費的提升,首先要打破“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國產酒不如進口酒”、“年輕一代對張裕等國產品牌認知弱”的觀念。
即便2020年被認作是中國葡萄酒市場近十年來最艱難的一年,但在張裕A總經理孫健看來,“我們有機遇,因為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而且在加速”。
第16屆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上的中國葡萄酒展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彭斐 攝
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的風向引導著龍頭企業的動向,龍頭企業的動向預示著產業的走向。
孫健提到,目前張裕已清醒地認識到,“后疫情時代”,消費市場呈現出“線上獲客”對“傳統獲客”加速替代、“線上購物”對“線下購物”加速替代、“體驗式場景”對“傳統實體店”加速替代三大趨勢。
作為酒水消費的重頭戲,對社交和家庭兩個消費場景的爭奪,是各家酒類品牌必然考慮和重視的問題,借助數字化摸準消費者的需求,顯然能讓這個問題事半功倍。
2020年,張裕的一大重點改革方向是“加速推進營銷數字化轉型”,并由過去的計劃于兩年內實現,提前到2020年底前完成。
孫健提到,張裕構建數字化轉型的一系列動作,不是要把零售業務直接拉到線上、把經銷商甩開,而是通過這種做法,把現有占比高達90%多的經銷商業務實現數字化改造。
在將經銷商數字化改造的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引進,也被寄望可以有效解決葡萄酒業積弊已久的痛點。
去年7月份,張裕和騰訊合作完成了全球第一家葡萄酒生產企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中國葡萄酒市場來說,假冒偽劣商品擾亂市場秩序是消費行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尤其是在進口葡萄酒的涌入下,因為魚龍混雜行業監管還不夠,進口葡萄酒市場較為混亂。
作為國產葡萄酒老大,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張裕為根治這個市場頑疾提供了新的路徑。
在多位葡萄酒企業人士看來,區塊鏈不光是要解決溯源的問題,后期也要解決面向消費用戶的問題,區塊鏈溯源項目的成功建設,將有利于建立品牌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橋梁,有效避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
去年7月份,在與騰訊一塊啟動區塊鏈合作項目時,孫健表示:“未來我們想把更多的機構甚至企業都包攬進來,成為一個區塊鏈的聯盟。讓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把這個平臺做大,爭取打造成全世界葡萄酒行業的最有權威的一個區塊鏈的平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張裕已經有4760萬瓶酒的溯源信息上鏈。如今,區塊鏈將是中國葡萄酒數字化研究院的第一個項目。
“我們也邀請其他五家企業,免費一起共同使用這個公臺,作為中國數字化研究院的第一個項目,大家一起來做,共同把區塊鏈項目做好。”孫健稱。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