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05 18:39:37

每經編輯|盧祥勇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如約而至,最先公布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于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揭曉。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邁克爾·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他們因發現丙肝病毒(HCV)而獲獎。 

d82dd9fb.jpeg

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動諾貝爾委員會對人數進行了嚴格控制,會場不超過30人。

此外,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比以往額外多100萬克朗。

ea62b49c.jpeg

d918a939.png

三人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資料顯示,哈維·阿爾特(Harvey James Alter,1935年9月12日出生在紐約市),美國病毒學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輸血醫學家。

75a6f5cb.png

Harvey James Alter

哈維·阿爾特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后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后來被認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并確定了丙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邁克爾·霍頓(英語: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丙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并于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后,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2bff5b6f.png

Michael Houghton

在20世紀80年代初CDC的丹尼爾·布拉德利從黑猩猩的血清中分離了后來稱為丙型肝炎病毒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霍頓得以與布拉德利協作克隆這些病毒,并開發了一種測驗血液的方法,在20世紀90年代初用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在1993年,他與布拉德利獲得了羅伯特·科赫獎。1992年,他與他的團隊成員同獲美國血庫協會卡爾·蘭德斯泰納紀念獎。他還獲得了1994年美國胃腸病協會威廉·博蒙特獎。2013年獲加拿大蓋爾德納國際獎,但霍頓拒絕領獎,因為兩位同事沒能一起獲獎。

查爾斯·M·賴斯博士(Charles M. Rice)是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和傳染病實驗室的負責人。他是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人物。賴斯博士1974年獲得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學士學位,1981年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至2000年,賴斯博士是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教員。賴斯博士在病毒學領域合作撰寫了400多篇文章,為許多雜志擔任評論員,他是美國病毒學學會的前任主席,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成員,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以及M.W.Beijernick,Dautrebande的獲獎者,還獲得過羅伯特科赫-英博百樂拉圖獎和拉斯克德巴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8632fadf.png

Charles M. Rice

丙肝病毒被發現以后,德國科學家拉爾夫·巴爾特恩斯科拉格(Ralf F.W. Bartenschlager)和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Rice)對丙肝病毒的結構和復制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創造了一種使丙肝病毒能夠在實驗室培養的人體細胞內復制的方法,發現了丙肝病毒復制之謎。隨后,美國藥物研究科學家邁克爾·索菲亞(Michael J. Sofia)根據丙肝病毒復制機制,研制出一種能夠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復制的新藥——索菲布韋(sofosbuvir),大大革新了丙型肝炎的治療,終于使丙肝病毒從發現走向徹底治愈。這3位科學家也因此在2016年9月13日獲得素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Lasker Awards)。

e8247750.png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肝臟疾病,與乙肝一樣,它也會造成肝硬化或者肝癌,威脅眾多感染者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全球有1.3億至1.5億人患有慢性丙肝感染。每年有35萬至50萬人死于與丙肝相關的肝臟疾病。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血液傳播病毒,最常見感染方式包括不安全的醫療操作和性傳播等。

d918a939.png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自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了110次,累計219人獲獎。

2019年,美國癌癥學家威廉·喬治·凱林、英國醫學家彼得·約翰·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倫納德·塞門扎,憑借他們革命性地發現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

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借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癥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

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杰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揚,憑借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借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借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d918a939.png

疫情改變今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

作為世界上科學和學術成就最具聲望的獎項,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后在近兩個月之后的12月10日舉辦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12月10日是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都安排在這一天舉行。

9月22日,諾貝爾基金會首席執行官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諾貝爾基金會決定取消原定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獲獎者將不會按慣例被邀請至斯德哥爾摩,而是在各自國家獲頒相關獎項。

諾貝爾獎獲獎者將在瑞典駐相關國家的大使館或其從事研究的大學被授予諾貝爾獎章和證書,而主辦方將在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線上直播頒獎儀式。

2cd0a3eb.jpeg

“開獎周”拉開帷幕,一起來看看2020年諾貝爾獎各獎項的公布日期(均為北京時間):

生理學或醫學獎:不早于10月5日17:30 ;

物理學獎:不早于10月6日17:45;

化學獎:不早于10月7日17:45;

文學獎:不早于10月8日19:00;

和平獎:不早于10月9日17:00;

經濟學獎:不早于10月12日17:45。

編輯|盧祥勇 杜恒峰

校對|趙云

c86dae8f.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諾貝爾獎官網、澎湃新聞等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