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10萬家示范家庭農場如何打造?農業農村部這樣解讀……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3 23:45:38

從單純種糧,到種養結合,再到種養加一體化——近年來,我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通過創辦加工實體、發展農村電商,進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方式,依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也實現了農民增收。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鎮就業的情況下,未來誰來種地?

國外大型農場、機械化作業的生產方式固然先進,但與我國國情并不完全相符。在地少人多的背景下,怎樣才能種好地?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五大支持政策推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的發展。

《規劃》明確,到2022年,各級示范家庭農場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體系。

323日,農業農村部一連推出五篇文章,對這一《規劃》進行了詳細解讀。

全國家庭農場已超過70萬家

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入城鎮就業,農村2億多承包農戶就業和經營狀態不斷發生變化,未來誰來種地、怎樣種好地”的問題日益凸顯。

為此《規劃》提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根植于農村,服務于農戶和農業,在破解誰來種地難題、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近年來,隨著各級政府不斷出臺支持政策,加大資金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培育成效初步顯現。截至2019年底,全國家庭農場超過70萬家,依法注冊的農民合作社220.1萬家,從事農業生產托管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42萬個。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孔祥智認為,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地春耕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不過調查發現,凡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發育良好且充分發揮作用的地方,疫情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就比較小。山東、山西、安徽等地的合作社還利用農機設備為防疫作出了重要貢獻。

盡管如此,當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依舊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實力不強等問題,基礎設施落后、經營規模偏小、集約化水平不高、產業鏈條不完整等諸多短板和制約依然突出。

在孔祥智看來,要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二是要大力促進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各類支持政策。

鼓勵合作社通過兼并、合并進行資源整合

《規劃》中專門談到了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之一的家庭農場。

“目前我國家庭農場基本特征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何秀榮在解讀中指出。

何秀榮認為,現代經濟體系中,小農戶在收入壓力和外部競爭之下,經營日趨艱難,在發展規模經濟的家庭農場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時,要注意盡可能讓小農戶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發展。

何秀榮表示,加快培育發展家庭農場,要堅持農戶主體,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同時,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一并支持服務。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農業技術進步、提高技術和經濟效率、專業化、商品化、產業融合等內部效應和帶動與服務小農戶等外溢效應。

農民合作社是廣大農民群眾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共同成立的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

南京林業大學農村政策研究中心高強認為,過往的經驗表明,農民合作社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規范提升、促進良性發展。要完成《規劃》中的目標任務,促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化水平是前提和基礎,也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最為迫切的任務。

與此同時,要立足自然風貌、田園風光、鄉土風情的優勢,引導農民合作社從單一業務向產加銷多種業務拓展,由生產領域向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轉變,深入挖掘農業多功能性,增強農民合作社的綜合服務帶動能力。

此外,還要促進農民合作社聯合與合作。高強認為,鼓勵同業或產業密切關聯的農民合作社在自愿前提下,通過兼并、合并等方式進行組織重構和資源整合,壯大一批競爭力強的單體農民合作社是《規劃》中的一大亮點,這為農民合作社提升自身實力提供了新路徑。

圖片來源:新華社

促進各類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張照新認為,在我國人多地少、小規模經營占主體地位的基本國情下,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服務將先進技術、現代理念導入農業產業,是實現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有機銜接的必然選擇。

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要求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張照新認為,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一定要加快構建立體多元、功能互補、復合高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首先是促進各類服務組織多元化發展。如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基地建設和訂單方式為農戶提供全程服務,發揮產業鏈的服務帶動作用。支持專業服務公司利用其資金、技術和機制優勢,為農戶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成為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推動供銷社利用深耕農村多年形成的農資供銷網絡,延伸服務鏈條,拓展服務領域,成為社會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其次,加快服務方式和機制創新。一方面要以生產托管服務為重點加快服務方式創新。另一方面引導各類服務主體加強聯合與合作。

三是完善支持政策體系。張照新認為,下一步要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瞄準重點領域,創新支持方式。一方面,各地要針對本地農戶急需而服務組織發育不足的領域,選擇優先扶持的重點和方向;另一方面,要根據扶持的對象和環節采取有效扶持方式。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農民合作社 家庭農場 承包經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