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2020-03-10 16:23:36
宅在家中,無事不出門,雖然穿衣吃飯甚至遠程辦公等問題,大家都能一一解決,但求醫問藥卻是生活中片刻不能等的大事。可是,前往醫院看病,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也是存在的,這樣的矛盾是眼下很多家庭的擔憂。
疫情發生的一個多月來,好大夫在線的問診量增長了10倍之多,最高的一天,光義診就將近12萬的接診量。1月23日,好大夫在線的義診一上線,基本上所有的義診名額就被迅速搶光,意識到了需求量的暴漲后,他們緊急召回了所有能召回的研發和運營人員。
好大夫在線運營中心
對于這家互聯網醫院來說,十萬甚至更多的訪問量不是挑戰,最關鍵的問題是分診系統。之前,互聯網醫院主要依靠人工分診,兩年前,他們引入AI分診系統(即學習型機器人模型),讓AI系統學習之前積累的病例,學習完根據患者提交的信息自動分診。可是這次的新冠肺炎是新事物,很多患者對自身的癥狀描述不清晰,所以AI系統要盡快學習新的病例。
在過去僅僅敘述頭疼、頭暈、咳嗽等不齊全的病歷,會被拒絕,但在這個時候,很多不齊全的病例會被分配到合適級別的醫生那里。
AI分診系統
目前,好大夫全天的在線問診量在每天20萬左右,這個數字對任何一家單體醫院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互聯網醫院的好處就在于可以調動全國的醫生資源。每天晚上六點到十點是遠程問診的高峰,最多的時候,他們這家互聯網醫院每分鐘同時接通100個問診電話,很多醫生一個人一天要接診100多位患者,有的醫生凌晨三四點都在解答患者的問題。
好大夫在線App
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劉安雷接診了一位武漢患者,家人擔心她得了輕癥新冠肺炎,劉安雷醫生在線給她指導治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呼吸科的醫生李秋鈺,她下班后在網上接診了一位安徽患者,因為坐火車經停武漢,回去后有發熱,她擔心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李秋鈺給她做了指導。
劉安雷在線指導治療
從1月22日到2月25日,一個月時間,好大夫線上問診量超過426萬,其中和肺炎相關的咨詢占到了20%,問診量環比增長了278%,平均每天有2萬多名醫生在線問診。春節前,好大夫在線平臺上有21萬簽約醫生,現在這個平臺的簽約醫生已經增加到了22萬。
好大夫在線實時數據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目前全國已經有191家公立醫療機構和近100家互聯網醫院在提供線上義診,緩解線下醫院的壓力。
好大夫在線首席執行官 王航:互聯網醫療行業經過前兩年的發展,其實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能力,能夠在疫情發生的時候頂上去。如果沒有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線上診療的三份文件的政策儲備,我認為,這一次大家也發揮不了這么大作用。
好大夫在線首席執行官王航
除了好大夫在線,叮當快藥的在線醫師也很忙碌,在線藥師毛雪松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每天幾乎都要接待近600例網上問診,和毛雪松一樣,送藥小哥李巍也是從大年三十到現在一直都沒有休息過,最忙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
叮當快藥送藥小哥
叮當快藥覆蓋了北上廣深等15座城市,疫情期間口罩、酒精、消毒用品以及常見用藥的銷量直線上升。與此同時,多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線上接診量都在成倍增長。阿里健康、春雨、企鵝醫生、平安好醫生等10余家互聯網醫療平臺的問診量都呈幾何級速度增長。
通過這次疫情,更多人體驗了在線問診、送藥到家等服務,而互聯網遠程醫療也在這場空前的疫情中解決了很多疑難問題,成為“戰疫”期間的逆行者。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到達武漢的第二天,就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遠程醫療中心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的專家共同會診。目前在武漢,雖然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危重癥患者仍然很多,醫護人員依然很緊缺。
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董家鴻:遠程端的專家會通過信息平臺、信息系統及時獲得前方醫療的需求,然后及時響應,提供決策的支持和協同醫療。
武漢協和醫院西院遠程醫療中心
在全國心電醫聯體遠程分析中心,全國心電醫聯體聯盟主席郭繼鴻與武漢人民醫院東院區CCU主任周曉陽進行了遠程會診。周曉陽所在的醫院接收了新冠肺炎患者800例,其中有22例危重病人,兩天前有一名患者的心電圖發生明顯改變,他希望北京的遠程會診中心能夠給出治療方案。
遠程會診
疫情發生之后,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的心腦血管重大疾病防控網絡平臺和武漢的多家醫院以及北京阜外醫院的數據平臺進行了通聯共享。目前,北京已經有數十家三甲醫院參與到對疫區的遠程治療,而遠程醫療背后是強大的網絡支撐。
中國移動政企事業部醫衛行業拓展部總經理 劉金鑫: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5G智慧醫療的建設一定是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動因。
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
遠程診療并不是一個新鮮詞,早在2015年國家衛健委提出分級診療,醫療資源下沉時就有了雛形,到了2017年更是遍地開花。在此次疫情的助推下,遠程醫療將有更大的探索空間。不過,專家們認為,目前遠程醫療還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
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 鄒穎:目前,互聯網醫療對于慢病管理缺乏一些基礎數據的支持,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希望通過智慧醫療產品創新研發,和公共衛生系統能力的匹配,一起建設健康中國的體系,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中關村醫學工程健康產業化基地主任鄒穎
半小時觀察:
關鍵時刻,遠程醫療成了線下醫療的有力后援。近期,國家衛健委連續發布通知,鼓勵各級醫療機構拓展線上醫療服務空間,緩解線下門診壓力,各主要互聯網醫療平臺也在線上診療、信息傳遞、保障供應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少平臺的用戶數量和訂單數量也有明顯增長。但我們也看到,互聯網醫療也仍存局限性。不久的將來,互聯網醫療或許可以嘗試打通醫療資源數據一體化的服務體系,通過資源共享平臺,真正讓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專家診療。
來源: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