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 2019-11-26 11:06:36
據媒體報道,上海一名大四女生即將被保送研究生,但學校在向學信網推薦過程中卻發現,她的名字因含有一個冷僻字,沒法錄入系統。家長為此事多地奔波,覺得“很對不起女兒”。最終學信網通過技術手段幫助解決,風波才告一段落。
近幾年,含有冷僻字的名字在各種注冊環節“不兼容”的案例屢見不鮮。由此也暴露了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為何一個人的姓名能正常登記戶口,卻無法錄入學信網這樣的公共平臺?像學信網這樣的公共平臺,應該更好地“兼容”公眾的姓名,哪怕這些姓名中有冷僻字。
學信網全稱為“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是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制定的電子政務平臺。作為一個實名錄入學生身份數據的政務平臺,學信網對一些學生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情況應該早有預案,并盡可能地多收錄一些漢字。
要實現這一點,在技術層面已非難事。目前,公安部門系統使用國家標準字庫,最大含字3200個以上,還會定期更新冷僻字,已是當前計算機系統所能支持的最大漢字字庫。像學信網這樣的公共平臺,不妨向公安系統看齊,使用更全的字庫。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能體現一個公共平臺的便民情懷和擔當。
公安部曾在2016年7月召集工信部、人社部等7部門,推動姓名中含有冷僻字的身份證在各用證部門,特別是基層窗口單位全面正常使用。我們期待有關部門的探索能逐步推廣,惠及更多領域、更多群眾。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陳琰澤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