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5 10:03:58
每經編輯|畢陸名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長期被李國慶口誅筆伐的俞渝,突然深夜在朋友圈控訴李國慶,其爆料尺度之大,內容之詳實,情節之離奇,令人難以置信;“大嘴巴”李國慶也迅速反擊,其中細節同樣令人咋舌。兩人毫不留情的罵戰,讓這對曾經令人艷羨的創業夫妻,成了全民圍觀品評的主角。
創業夫妻分道揚鑣的并不少。思科、亞馬遜、龍湖、昆侖萬維等知名公司,其創始人夫婦都有過這種痛苦的歷程。但如李國慶、俞渝這般水火不容、深仇大恨者,卻是絕無僅有,如果李、俞二人指控內容為實,為何這段痛苦的婚姻仍持續了23年之久?
并非不想結束,而是不能結束。對李、俞來說,以結婚證為證據的夫妻關系與當當網的發展緊密捆綁:上市之前需要保持股權穩定并沖刺上市,進而為風險投資機構負責;上市后,則要保持股價穩定對公眾股東負責;私有化退市時,需要穩定的夫妻關系打消融資方的疑慮;退市后需要回歸A股證券化,在股權正式交割前同樣不宜有股權方面的瑕疵。
創業不易,夫妻創業更為不易。企業和家庭,是完全兩種不同形態的社會組織:前者以絕對理性的契約串聯起各個成員,其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基礎是企業的效益和成員的貢獻,各個成員以個人利益最大化作出最優決策;后者則是以主觀的情感作為紐帶維系,家庭成員基于對家庭的責任和貢獻意愿而行動,其決策具有強烈的利他性。正是由于這兩種組織形態截然不同的運作邏輯,一旦創業者夫妻無法在這兩種組織間有效切換自己的角色,危機也就隨之而來。于李國慶和俞渝而言,家庭和事業沒有了界限,也就注定他們最終不會有結果。
股權分配、經營決策權、激勵和約束是創業者們都需要解決的關鍵內部管理問題,但無法將事業和家庭劃分開的夫妻創業者們更容易在這些方面作出糟糕的決策,李國慶和俞渝就是如此。
在股權分配方面,兩人爭議極大,這也是他們矛盾的焦點,創業20年,經歷了頂級PE投資、在美股上市、私有化的完整洗禮后,雙方還在為股權分配問題而爭斗,換在其他創業者身上幾乎難以理解。
在經營決策權方面,同樣強勢的兩個人,很難說服彼此,而夫妻關系又為這種平等的話語權增加了平衡的力量,企業關鍵決策搖擺不定,只會讓企業顧此失彼,喪失對危險的感知能力,錯失新的商業機會;此外,夫妻之間天然存在追求安全感的傾向,這也為當當成為一家“夫妻店”而不是又一個京東埋下了伏筆。
在激勵和約束方面,創業夫妻更難理性處理。夫妻即意味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創始人貢獻有大有小,按照貢獻大小分配利益,是激勵企業各個成員發揮各自動能的最佳策略,獎金分配、股份期權、股票激勵等操作方法成熟且有效。但在當當這家夫妻店,兩位創始人并不需要這樣的激勵舉措——因為企業也是家庭財產,按照貢獻分配的企業財產,最終還是會歸于家庭共同財產,并無操作的價值。缺乏激勵約束機制,如何避免另一方的道德風險,如何避免另一方人浮于事、搭便車的行為?對夫妻店來說,這完全取決于對方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準,而這是輕飄飄的軟約束,最終如何只能聽憑運氣這樣的偶然因素。
如果李、俞不是夫妻,而只是彼此的創業伙伴,故事會不會有所不同?如果李、俞在創業之初就約法三章,用純粹且嚴格的創業伙伴關系來定義兩人在當當的位置,故事又會如何?不管哪種情況,可以確定的是:必然是比現在更好的一個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