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6 13:01:51
盡管有很多企業先行“試水”,但是2018年才是被業內人士公認的智慧社區建設元年。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智慧社區迅速發展?全國智標委主任馬虹在2019騰訊云智慧社區生態大會上表示,最大的因素在于政策的推動以及資本的介入。
每經記者|宗旭 每經編輯|陳俊杰
2018年以來,各巨頭紛紛宣布轉向產業互聯網,社區作為最貼近用戶的場景成為 “香餑餑”。近兩年,除了傳統的物業企業以外,騰訊云、阿里云、金山云等企業也開始發力智慧社區。
不久前,金山云與億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宣布啟動總數逾2000套的大連河口灣公寓智慧社區項目。據金山云方面介紹,智慧社區像是微縮的智慧城市,更注重整套社區的管理,人和物,人和人,物和物的聯動。
10月14日,在2019騰訊云智慧社區生態大會上,騰訊云首次公布了智慧社區標準化解決方案,同時升級了應用開放生態體系。
人類一直在追求更為舒適的生活。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當人們對外部世界改造到一定程度時,便開始思考技術能夠對居住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比如智慧城市,通過城市各個部分信息的互聯互通,從而創造一個干凈、有序、安全、宜居的城市環境。
智慧社區作為“智慧城市”的關鍵組成部分,覆蓋智能建筑、智能家居、視頻監控、健康醫療、物業管理、數字生活、能耗管理等諸多領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處理的社區管理模式是未來社區的演進方向。
其實在云計算、人工智能概念流行之前,早在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的典型應用。社會上,許多企業也很早便開始這方面的商業嘗試。
比如以大房產物業為主的彩生活、萬科等,通過物業管理切入模式,針對自身的樓盤進行社區智慧化改造;以及安居寶、捷順為主的傳統大硬件廠商轉型而來的企業,具備研發智能硬件的能力;當然,也有一些某項專業的業務上具有專業運營能力的創新企業,如小區無憂和社區001等。
盡管有很多企業先行“試水”,但是2018年才是被業內人士公認的智慧社區建設元年。到底是什么催生了智慧社區迅速發展?全國智標委主任馬虹在2019騰訊云智慧社區生態大會上表示,最大的因素在于政策的推動以及資本的介入。
據馬虹介紹,房地產調控政策出臺以后,政府在預售許可證附加了一些條件,要求房地產商提高房屋的交付品質,這是導致智慧社區的建設發生變化的一個根本性原因。
“有一個我們親自輔導的項目,因為是智慧社區的項目,它的售價在報批的時候就多批了2000元(每平方米),這對于開發商來說吸引力是相當大的。” 馬虹說。
另一個原因是大量的資本開始介入到智慧社區的建設。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多年以后,大家都在致力于C端的運營,突然發現智慧社區是一個非常大,而且已經非常接地氣,能夠觸達C端的應用場景。這是一片藍海。” 馬虹說。
智慧社區是一個門檻極高的行業,同時,這個行業又極為分散。據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數據,2017年全國的物業服務企業共計11.8萬家。
“中國有11萬家物業公司,它其實需要一個平臺型的產品,或者是說比較客觀、中立的第三方平臺來連接這些物業公司或者連接這些TO B的社區服務角色。所以我們就選擇在這個場景下去做。到2017年,我們正式推出海納。” 騰訊海納智慧社區總經理章顯說。
雖然2017年底才正式對外發布了騰訊海納,但是據章顯介紹,早在2016年就已經有了一個小的版本,想要在內部做一些嘗試,看這樣的業務在社區場景下是不是有一些機會。“這個市場是非常大的,另外,它能發揮騰訊TO C的優勢”。
智慧社區是典型的C2B的產業,雖然騰訊的合作對象是企業,但是最終服務的對象還是業主。騰訊憑借微信在C端的普及程度,進入智慧社區產業具備一定的優勢。不過在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正式推出的一年時間里,市場上并沒有什么聲音傳出來,在騰訊進行“930”架構調整之后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調整期。
據章顯介紹,在劃歸到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以前,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是一個免費的產品。但是在架構調整以后,章顯也開始思考,這樣的定價方式能不能夠應對組織架構的調整。
“我們花了半年時間還是找到了一些方法,我們進入了產業互聯網生態之后發現伙伴越來越多,特別是基于騰訊內部資源可以打通基于云計算的能力、AI的能力。” 章顯說。
比如在產品上,根據騰訊海納方面的介紹,本次公布的智慧社區標準化解決方案,涵蓋了基礎管理、物業服務、運營工具和公共服務四大功能模塊,除騰訊海納自研的物業繳費、設備管理、營銷工具等物業智能管理十余種基礎服務外,方案還將把海納開放平臺作為業務中臺,整合騰訊系生態的多類型應用產品,如騰訊醫典、珊瑚積分、鄰里圈等,以豐富智慧社區的覆蓋場景。
章顯表示,“智慧社區也會促進微信生態,從商業角度來說,它既有比較好的收益,也能發揮我們的優勢,而且這樣還會把我們的生態資源整合得更好,從而帶動整個平臺資源進入到社區” 。
產品價格上,騰訊海納也有改變,在產品升級的基礎上分階梯收費和按配置收費兩種模式。
談及產業互聯網,過去一年,騰訊是被提及最多的公司。在去年“930”組織架構調整后,騰訊走出“舒適區”,大象跳舞般向To B轉型。
在今年5月21日的2019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宣布騰訊將進一步開放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其中,數據中臺包括用戶中臺、內容中臺、應用中臺等;技術中臺包括通信中臺、AI中臺、安全中臺等。簡言之,騰訊希望通過開放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嘗試把積累20多年的能力開放給企業和開發者,撬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
從10月14日騰訊海納社區升級后的2.0版本來看,騰訊的中臺能力建設正在與業務不斷融合。比如在底層能力上,升級后的騰訊海納標準化解決方案由原來的“開放接口+基礎數據”升級為“中臺接口+多重數據”。
之所以要升級底層能力,一方面是因為騰訊整合B端能力的效果開始顯現,中臺能力建設也有了成效;另一方面,騰訊也希望借此能夠擴大客戶范圍。
據章顯介紹,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最初的目標客偏中小型物業多一點,因此在數據、權限設計、管理比較簡單。如果要和開元物業或者更頭部的物業企業合作,需要跨區域管理,這個時候肯定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對企業旗下所有的小區做管理綜合運營平臺。“我們原來做得還不夠,相對比較簡單,現在需要在接口上、數據處理上,甚至權限上做一些完善”。
另外,從騰訊提供“中臺接口+多重數據”的底層能力也可以看出騰訊在與客戶一起構建智慧社區中的定位,也就是騰訊在談到產業互聯網時經常提及的 “助手”和“工具箱”。
開元物業總經理謝建軍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有一個準確的描述,“物業管理企業與騰訊之間的合作是一個平臺與另一個平臺的合作,但是兩個平臺優勢不一樣,一個是地推能力,就是現場服務能力,一個是技術能力和平臺資源整合能力,我們和騰訊合作的目的就是因為它有數據,有清晰的客戶畫像,騰訊的平臺也整合了很多優秀的技術。”
另外,在應用層面,騰訊也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進來共同開發。據章顯介紹,騰訊海納智慧社區打造的業主錢包和小程序就是和長城物業合作推出的。
“騰訊的態度很開放,所有的應用都愿意和外界合作開發,我們來做平臺整合,細分應用交給專業的合作伙伴。”章顯強調。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