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30 16:50:00
“抗腫瘤藥療效為王,只要你的療效好、安全性好,從市場開拓的角度來說,可以闖出一條路來?!本龑嵣顲EO李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經記者|滑昂 每經編輯|張海妮
君實生物首席執行官李寧博士正在接受采訪 圖片來源:會議主辦方供圖
作為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抑制劑,君實生物(01877,HK;833330,OC)旗下特瑞普利單抗(商品名拓益)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銷售額3.09億元的成績單。
為什么國產PD-1放量這么快?在第四屆中國醫藥創新與投資大會上,面對媒體提問,君實生物首席執行官李寧博士認為主要有兩點: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對醫生病人有吸引力,以及國產PD-1具有相對進口藥更高的藥物可及性。
這讓人不禁抱有期待,以特瑞普利單抗為首的一批國產創新藥日后進軍海外市場,將會有怎樣的表現。“抗腫瘤藥療效為王,只要你的療效好、安全性好,從市場開拓的角度來說,可以闖出一條路來。”李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君實生物在上個月公布了拓益的最新銷售情況,今年上半年,這款明星抗癌藥銷售額達到了3.09億元。與此同時,第二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信達生物(01801,HK)的信迪利單抗,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3.3億元。
李寧解釋稱,國產PD-1放量這么快的原因是需求,作為第一個獲批的國產PD-1,拓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不亞于進口藥,對病人和醫生都有足夠的吸引力,加上價格比進口藥更低,具有更好的可及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拓益目前還僅獲批被用于治療黑色素瘤單一小癌種。但此前同樣針對黑色素瘤的進口PD-1,已將適應癥擴大至肺癌的治療領域,這是否會進一步擠占未來國產PD-1的市場?
“根據我們目前的銷售數據,并沒有覺得有太大波動。我們從銷售策略和銷售布局來講,還是貫徹了一個相對來說穩扎穩打的策略。”李寧對媒體表示,雖然去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兩位免疫學家,但抗腫瘤免疫治療在國內才剛剛興起,“醫生在使用PD-1的時候,還是非常謹慎的”。
李寧表示,醫生謹慎使用PD-1的原因,其一是這類藥物太新,醫生熟悉度不夠;其次則或許是因為價格,“很多病人和醫生都把它作為最后一道防線,而不是正確(地)去使用它”。
但實際上,因為PD-1的機制原理,患者在自身免疫狀況越好的時候,往往使用PD-1的療效越好。李寧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投入大量精力來進行醫學教育。
隨著一批國產小分子靶向藥,以及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恒瑞醫藥(600276,SH)和百濟神州(BGNE,O;06160,HK)四家公司的國產PD-1為代表的生物藥崛起,“國產創新藥”成為醫藥領域最熱話題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雖然目前國產創新藥的市場仍集中在國內,但各家企業均有進軍海外市場的計劃,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國產藥在海外先于國內上市的情況。
李寧認為,中國加入ICH(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為國內創新藥企業被其他國家藥監部門認可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運用通用標準,我們的創新被監管認可不是問題。”但上市以后,中國創新藥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如何?李寧以國產PD-1為例,“如果是同類產品,不是First-in-Class的話,我覺得(競爭)有一定難度。”
不過,如果是中國藥企開發的全新靶點藥物,確實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臨床有效性數據支撐,“抗腫瘤藥療效為王,只要你的療效好、安全性好,從市場開拓的角度來說,可以闖出一條路來。”李寧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此外,李寧認為國產創新藥想要成功出海,還需要在銷售渠道搭建等方面努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