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8 20:03:58
從近期披露的2019年中報來看,A股的大制造業板塊今年來的基本面表現可謂精彩紛呈、亮點多多,為市場的回暖注入了來自實體經濟的動力,其中不少公司的業績增長都是緣于把握了進口代替、轉型升級等產業紅利。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人民日報報道,1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在聽取了企業改革發展、自主創新等情況后,習近平指出,中國必須搞實體經濟,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自力更生是我們奮斗的基點。習近平強調,我們現在制造業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繼續攀登,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在產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未來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是制造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國內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企業,在科創板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企業中,有25家來自于以半導體、電子、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
另外,隨著不斷的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我國制造業在產業鏈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也收獲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經過多年的發展,A股已成為國內優秀制造業企業的聚集地。從近期披露的2019年中報來看,從高端的半導體、軍工行業,到傳統的工程機械、油服裝備,再到以光伏、風電、環境監測為代表的新能源、環保設備產業鏈,A股的大制造業板塊今年來的基本面表現可謂精彩紛呈、亮點多多,為市場的回暖注入了來自實體經濟的動力,其中不少公司的業績增長都是緣于把握了進口代替、轉型升級等產業紅利。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制造業的體量已經是世界之最,未來通過創新驅動來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產業鏈的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是中國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目前國內已經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端制造業企業。今年7月科創板的正式落地是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同時也成為了優秀制造業企業的新舞臺。
眾所周知,根據科創板的定位,科創板上市公司通常是科技創新屬性明顯的“硬核”企業。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在科創板目前已經上市的29家企業中,有多達25家來自于以半導體、電子、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另外4家來自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根據證監會的行業分類,這25家科創板制造業公司中有10家來自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8家來自專用設備制造業,有3家來自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另外各有1家分別來自通信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此外,在目前已經注冊生效的6家科創板公司和還處于審核狀態的96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來自制造業的公司也占了大多數。在目前已經注冊生效的6家科創板公司中,有3家來自制造業;還處于審核狀態的96家科創板擬上市公司中,有66家來自制造業。
而這些有著強科創屬性的制造業企業今年的業績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從目前已上市的25家科創板制造業公司公布的中報來看,今年上半年,這25家公司的營收全部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有21家公司的凈利潤亦實現同比增長。在這21家公司中,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超100%的公司有4家,業績同比增長區間在40%~90%的公司有7家,里面不乏中微公司、瀾起科技這樣的“硬核”科技企業。
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需求不斷,以芯片、5G、軍工產業等為代表的高端新興制造業近年來顯示出了較明顯的成長性。
一些機構人士對這一趨勢深有感觸。金輿資產投資總監孟平向記者表示:“中國的制造業過去依賴成本優勢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現在中國制造業已經逐漸轉化為依靠研發優勢,向高端新興制造轉型。工程師紅利正在接力人口紅利和土地紅利,拉動制造業向更高端發展。隨著順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中國的制造業在部分高端領域已形成了進口替代的趨勢,而在另一些藍海領域,中國龍頭企業甚至開始主導市場。”
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進口替代和轉型升級不僅是國內制造業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主要路徑,也是未來投資的主線。
從今年中報的情況來看,高端制造的各細分子行業公司多有業績超預期的表現,相關公司包括主營高端鈦材的寶鈦股份、主營半導體設備的至純科技等等,這些公司都在各自的領域憑借核心技術實現了高端產品的放量或者把握了進口替代的紅利。
另外,5G時代的一片藍海也為相關通信行業企業提供了實現轉型升級的機會。從今年中報來看,5G產業鏈中有一些公司實現了業績的爆發式增長,包括PCB行業的滬電股份、射頻前端芯片領域的卓勝微等。
此外,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對于一些目前業績尚未釋放,但擁有核心技術,未來有望抓住進口替代、轉型升級機遇的公司近期也成為機構關注的對象。例如,最近,有媒體報道某海外打印機行業巨頭的產品存在信息安全隱患。據了解,一些國內的機構已經開始關注A股中擁有打印機自主可控核心技術的相關公司。
從2010年行業見頂之后,國內的工程機械行業在同質化競爭、價格戰的泥潭中掙扎了多年。隨著近年來行業的一輪優勝劣汰,那些經受住考驗的行業龍頭通過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重新走出了一條上升通道。
從今年上半年A股的中報來看,得益于下游需求恢復,及存量設備的環保升級替代等因素驅動,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全行業業績集體報喜,三一重工、徐工機械、中聯重科“三巨頭”上半年業績的同比增幅都在90%以上。而恒立液壓這樣把握住了工程機械關鍵零部件進口替代機遇的公司最近幾年業績持續釋放,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再度增長44.74%。值得一提的是,反映這些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的毛利率、ROE指標均較去年同期出現增長。
伴隨工程機械行業一份份出彩的中報亮相,近期不少機構也紛紛赴有關公司調研。9月以來,徐工機械、中聯重科等公司均披露了機構、投資者調研的信息。
對于行業未來幾年的走向,徐工機械方面對前來調研的機構表示,預計未來三年市場增長將保持相對景氣,公司龍頭份額相對提升。公司認為,未來行業相關利好因素包括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補短板力度;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管廊、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方面有效投資需求巨大;環保政策落地,國家加強環保力度,淘汰老舊設備,拉動新設備新增需求;機械替代人工效應趨勢愈加明顯;公司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等。
中聯重科方面對前來調研的投資者指出:“工程機械行業正在由低基數高增長、挖掘機引領行業增長的階段轉為高基數穩增長、后挖機產品接替增長的階段。公司認為混凝土機械、建筑起重機未來2~3年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度:根據產品壽命及更換需求、環保要求,預計挖掘機、汽車起重機步入平穩增長期,混凝土機械、建筑起重機持續高增長,2020~2021年銷量有望保持10%~20%年復合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也越來越重視研發,例如近年來中聯重科的研發投入逐年提升,其中2017年為8.74億元,2018年為10.80億元,2019年上半年研發投入達6.6億元。
此前多年,國內油服設備行業也經歷了和工程機械工業類似的低谷,油價低迷、投資不振使得行業步履艱難。不過,隨著油價回升和行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油服行業在今年也打了一個翻身仗。
國金證券機械行業團隊最近發布研報指出,得益于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驅動,油服行業有望從杰瑞股份業績“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東吳證券機械行業團隊日前發布研報指出,國內油服行業受益能源自主保供需求拉動,景氣度持續上行。其中,頁巖氣板塊景氣度最高,也最先復蘇。目前以四川為主的頁巖氣開發仍處于設備、服務隊伍供不應求狀態,相關公司預計仍將維持量價雙升的趨勢。從今年中報的情況來看,A股油服行業多家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其中技術能力領先的行業龍頭杰瑞股份今年中期實現中報凈利潤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8.6%。
與此同時,從今年半年報來看,傳統機械裝備制造業中的一批白馬,如中國中車、浙江鼎力、安徽合力、杭叉集團、濰柴動力等基本面都呈現穩中向好狀態。
以往,一提到光伏行業,投資者聯想到的往往是產能過剩、競爭激烈、價格戰……
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內光伏行業的不斷轉型升級,光伏行業實現了自我“逆襲”。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的光伏制造業不僅前景向好,而且還有望成為繼高鐵之后中國制造業的又一張名片。
瑞銀證券公用事業與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帥向記者表示,目前全球光伏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知識產權、產能已經被中國企業完全控制。在供給端,中國光伏企業目前控制了全球70%/96%/87%/90%的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在需求端,預計2019年全球光伏需求有超過67%來自海外,且這部分需求同比增速超40%,因此,全球光伏市場已離不開中國制造。
另外關于外界對電網企業可能不太歡迎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質疑,他認為,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相比傳統火電優勢還不夠明顯,不過隨著未來光伏、風電的成本不斷降低,電網企業會青睞更便宜的電,其調度新能源電力的意愿自然會提升。長期來看,電網不會成為新能源推廣的阻力。
從今年中報的情況來看,A股光伏龍頭企業,如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東方日升等業績都有不錯的表現,其中光伏組件企業東方日升今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近300%。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去年光伏行業曾遭遇“5.31新政”的打擊,不過一些行業龍頭憑借強勁的基本面,依然牛途不改。例如隆基股份曾在去年一度大跌超50%,而到了今年公司股價重拾升勢,至今年8月,公司總市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也成為A股首家市值達千億元的光伏行業公司。
和光伏同為可再生能源支柱的風電產業鏈今年也表現不俗。得益于國內風電搶裝和海外風電市場向好共振,今年來,A股的風電產業公司掀起了一波業績浪。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在所有14家A股風電設備公司(申萬行業分類)中,有一半的公司業績同比增長超80%。
這些公司涵蓋了風電產業的各個環節。事實上,今年來,包括整機、葉片、塔筒、風電鑄件、電纜等風電產業鏈各子行業的公司業績大多有較為出彩的表現,顯示出了今年來風電行業全產業鏈的景氣度。
此外,環保設備產業鏈相關子行業今年來也有紅利釋放,而A股中一些擁有核心技術并抓住了市場機遇的公司今年來實現了業績的高速增長,其中有代表性的公司包括南華儀器、安車檢測等。
綜上所述,今年來A股大制造業板塊的基本面表現可謂精彩紛呈、亮點多多,相關板塊和個股也為市場的回暖注入了來自實體經濟的動力。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日收盤,根據證監會行業分類,A股制造業板塊的總市值為26.17萬億元,接近A股總市值的一半。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制造業強,則A股強”。
另外,去年底,A股制造業板塊的總市值為18.87萬億元。對比今日的數據可以發現,今年來,A股制造業板塊的總市值增長了38.7%。這一表現跑贏了今年來滬深指數的漲幅。
展望今年全年乃至未來更長時間,大制造業中的部分高端制造子行業的景氣度有望持續。例如,某券商電子行業首席最近就PCB行業發表觀點稱:“將來的5G時代,為滿足高信息流量,手段無非兩條:1.增大信道容量;2.增加信道數量。高信息流量電路的解決方案為:更優質的覆銅板材料+增加線路板層數。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流量指數級增大、覆銅板和線路板也將正比例甚至指數級受益。而這也是我們堅定看好中國PCB產業鏈的原因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