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華為聯手深圳供電局探索全球首例電力行業AIoT應用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04 15:58:22

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主任呂志寧表示:“過去戶外輸電線路傳統人工巡視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基于Atlas 200 AI加速模塊的AI邊側視頻巡檢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升80倍,并且能及時發現傳統人工地面巡視不易發現的隱患點。”

每經記者|劉晨光    每經實習編輯|湯輝    

作為國內芯片行業的“龍頭”,華為芯片的應用場景探索在不斷進行,將鯤鵬和昇騰系列芯片應用場景拓展到電力應用領域是華為芯片的一次重要嘗試。

9月3日下午,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與華為共同舉辦數字電網技術創新技術與應用峰會并聯合發布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和通信技術)聯合創新實驗室成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現場獲悉,雙方通過聯合創新的方式在電力智能巡檢領域落地了多個創新方案,構建了全球首例電力行業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

全球首例電力行業AIoT應用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周建軍發言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華為與深圳供電局的合作始于2004年,2018年雙方成立ICT聯合創新實驗室,在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等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面對充滿無限可能的算力市場,華為在芯片方面正布局構建鯤鵬和昇騰兩大計算平臺,提供覆蓋云、邊、端的全棧全場景智能計算解決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二者聯合建立了基于華為昇騰芯片以及昇騰生態的全球首例電力行業AIoT應用,該技術確實給電力行業帶來了巨大變化,尤其是提高了電力巡檢的效率。

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主任呂志寧在峰會上表示,針對電力行業數據采集難和數據無法使用的問題,依托華為的物聯網采集技術,結合電網實際業務統一了數據規范,提升了通道能力,端側數據采集量比過去提升了30倍。

呂志寧表示,2016年以來深圳供電局在電網的輸變電線上開展人工智能算法研究,華為昇騰芯片研制成功以后,公司借助實驗室平臺將這些算法灌注到華為昇騰AI處理器中,實現了現場業務就地分析處理,極大地提升了巡檢效率和效果,“過去戶外輸電線路傳統人工巡視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利用基于Atlas 200 AI加速模塊的AI邊側視頻巡檢只需要2小時,巡檢效率提升80倍,并且能及時發現傳統人工地面巡視不易發現的隱患點。”

華為中國區副總裁周建軍在峰會上表示,“通過ICT實驗室,鯤鵬計算處理器、昇騰AI處理器均實現了全球電力行業的首次成功應用,包括全球首次5G+電力配網現網試點,以及實現電力生產領域首次物聯網端側智能技術的成功應用。”

生態仍是關鍵

事實上,在華為和深圳供電局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也并非沒有遇到困難,“磨合坦率來說有些困難,電力行業是相對封閉和相對垂直的行業,專業性特別強。”華為中國智能計算Marketing與產業發展部部長張英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

據張英梗介紹,華為目前成立了包括各行各業的專業團隊,吸收了專門理解、溝通、學習每個行業場景的專家,包括電力、金融、數字政府等,有不同專家從客戶維度反過來思考和解決問題。

本次雙方宣布合作的進展還有另外一個突出的部分,據深圳供電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龐寧介紹,深圳供電局CPU原來用X86結構,X86基本上是基于國外相關的CPU芯片,很難形成國產化的生產,深圳供電局跟華為一起聯合構建了一個國產化的鯤鵬處理器生態,這個生態包括操作系統、服務器和存儲,也實現了電力行業的輸電業務向生態上進行遷移、驗證。

實際上,計算和云將成為構筑智能世界的基礎設施,而計算正成為加速智能世界到來的核心驅動力,芯片作為計算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支撐這個行業發展是要有強大而完善的芯片產業生態。

張英梗表示,鯤鵬和昇騰問世,并不代表替換就可以得到市場和客戶的支持,華為更關注的是之后生態的建設,即以行業聚合應用、區域整合產業和開發者社區來培養人才。

張英梗強調,鯤鵬生態不是華為的,鯤鵬生態是中國的,華為只做開放的生態,只做中間一部分,數據庫開放,操作系統也開放,“上面的應用和SaaS(軟件即服務)由各個合作伙伴和行業廠家來做,從這點來說華為公司希望賺到1%的錢,把99%生態的能力和商業的利益放給合作伙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華為 AIoT 電力行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