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4-30 22:20:47
2019年4月30日凌晨,康美藥業發布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底被證監會調查后展開自查,由于核算賬戶資金發生錯誤,貨幣資金多計299億元,一時之間,輿論嘩然。作為連續為康美藥業提供了19年審計服務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實習編輯|湯輝
隨著康美藥業(600518,SH)2018年年報的出爐,外界對公司財務方面的擔憂的也得到了進一步驗證。作為公司財報審計機構的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正中珠江),首度給公司財報打上了“非標”的標簽。
在此前的19年間,正中珠江一直負責康美藥業年度財報的審計工作,康美藥業累計向其支付的酬金超過4000萬元。對于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正中珠江沒有提出過異議,直到上市公司被證監會調查“東窗事發”,正中珠江的“非標”意見才姍姍來遲。
按照正中珠江官網介紹,公司一直將IPO和上市公司審計作為核心業務,能夠為國內上市或擬上市企業提供財務報表鑒證、定期披露以及內控審計等服務。截至目前,公司服務的的上市公司(含已過會)有87家之多。
正中珠江與康美藥業的牽手始于2000年,康美藥業當時正在籌劃登陸A股。公司上市招股說明書披露,正中珠江對公司2000年度及2001年度的生產經營及盈利預測情況予以了審核驗證。更早之前,康美藥業在并購廣東康美25%股權時,聘請了正中珠江前身——廣東正中會計師事務所對標的進行專項審計。
在康美藥業上市后,正中珠江也繼續成為公司年度財報的審計機構,雙方完全沒有“七年之癢”。
累計算來,正中珠江連續給康美藥業過往17份年度財報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然而,隨著康美藥業在去年10月深陷財務疑云,其與正中珠江之間的“友好”合作也被打破。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自康美藥業上市后,正中珠江每年從公司獲得了不菲的服務費用。
記者梳理康美藥業定期報告發現,在2001年~2008年,公司支付給正中珠江的報酬大多在30萬元左右。到2009年,正中珠江獲取的報酬開始大幅度攀升。2010年、2011年、2012年,正中珠江獲得康美藥業支付的報酬分別為120萬元、180萬元、230萬元。
自2013年起,康美藥業還聘任正中珠江擔任公司內部控制審計,費用為120萬元。加上年度審計費用,這一年,上市公司向正中珠江合計支付了370萬元。此后幾年時間里,上市公司支付的審計費用節節攀升。2018年度,公司向正中珠江支付的審計費用達640萬元。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連續19年為一個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恐怕很難保持獨立性和客觀性。
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合作年限沒有限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上市公司通常不會更換審計機構,只是簽字的會計師每隔5年需要更換。”
有會計業內人士也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曾印發《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規范指導意見》,其中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定期輪換項目負責人及簽字注冊會計師。
記者梳理康美藥業財報歷任簽字注冊會計師發現,在18份財報審計報告中,楊文蔚簽字12次,何國銓11次,吉爭雄5次,張靜璃5次,熊永忠、劉火旺、劉清各1次。楊文蔚、何國銓的確是間隔著簽字,連續簽字次數未超過5次。
在出現重大“會計錯誤”的康美藥業2017年財報中,簽字會計師為楊文蔚、張靜璃。
值得一提的是,楊文蔚、張靜璃在康美藥業2017年度審計報告上簽章認為,公司2017年度財報符合會計準則,公允反映了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在康美藥業2017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上,兩人也簽字畫押稱,康美藥業保持了有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
公開資料顯示,楊文蔚出生于1970年,為正中珠江的出資人之一,曾為證監會第17屆發審委委員候選人(最終并未入選);如意集團2016年發布的信息顯示,張靜璃出生于1965年,當時擔任正中珠江部門副經理。
在上述會計人士看來,由于財務審計工作的復雜性,對于會計師在康美藥業歷屆財報審計中是否勤勉盡職的問題,外界暫時無法評判。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