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9-03-04 17:04:06
其中,就業市場份額收縮最顯著的要數農業和制造業。技術進步是這兩個行業就業長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制造業、農業等行業涉及可預測環境下的體力勞動,所以技術上自動化潛力高。
技術的變革發展將對全球范圍內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其中對就業方面也帶來顯著沖擊。
如下圖所示,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提供的數據,從1850年至2015年期間,美國就業市場的份額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圖片來自Visual Capitalist,華爾街見聞漢化)
以下是每個就業部門過去這165年中市場份額變化的百分比:
(圖片來自Visual Capitalist,華爾街見聞漢化)
其中,收縮最顯著的要數農業和制造業。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在美國,就業總人數中的農業份額從1850年的60%下降到2015年的不到5%;而制造業從1960年的美國就業總量的26%下降到今天的10%以下。
技術進步(特別是自動化)是制造業和農業就業長期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制造業、農業等行業涉及可預測環境下的體力勞動,所以技術上自動化潛力高。
麥肯錫報告發現,自動化所造成的勞動力結構轉型,在程度上與美國當年農業人口流失以及后來制造業就業比例下滑的情況相當,歷史上這兩次勞動力結構的改變都伴隨著新工作的大量出現。
報告還表示,不僅美國,其他國家經歷了更快的下滑:1990年至2015年,中國三分之一的勞動力從農業中轉移出去。
報告指出,技術的普及往往會造成短期內顯著的勞動力流失,但從長遠來看,新技術促使更多的就業機會被創造,釋放了對現有就業機會的需求,甚至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此外,還有一些新的工作是從一開始就無法想象的職業; 一項研究發現,美國每年有0.56%的新崗位屬于新職業。這意味著現在有18%的勞動力從事于1980年基本上不存在的職業。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郭昕妤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