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試點三企業已劃轉200億國資充實社保 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正在研究

每日經濟新聞 2018-10-15 20:38:55

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介紹,國資委開展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之后,目前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國有資本200多億元,相關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的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我們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范圍,加大劃轉力度,盡快推動劃轉工作。”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工作取得新進展——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國有資本200多億元。

10月15日,國新辦舉行2018年前三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按照有關要求,國資委開展了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目前三戶試點企業的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

根據2017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這一比例,最少會涉及4萬億~5萬億元的劃撥規模,這部分劃撥主要是為了解決“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問題,為此相關部門應核算清楚每年“中人”養老金的缺口規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一批劃轉企業名單正在研究

據彭華崗介紹,國資委開展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之后,目前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國有資本200多億元,相關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的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我們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范圍,加大劃轉力度,盡快推動劃轉工作。”彭華崗說,下一步,國資委將在繼續做好劃轉社保基金工作的同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讓國有企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鄭秉文認為,國資劃撥是為了落實去年底國務院下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文件精神。《方案》明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也就是解決“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問題。

據了解,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是1997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后實施的,此前企業職工及用人單位均未繳納過基本養老保險費,而是作為“視同繳費”來對待。社保“中人”是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人員,以區別于“老人”和“新人”。

2017年11月18日,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對劃轉的范圍、對象、比例和承接主體作出了規定,提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鄭秉文介紹,按照上述的劃轉比例至少有4萬億~5萬億的規模,劃撥的量與它的目的要銜接起來,相關部門應該把視同繳費職工的養老金缺口計算出來。

不僅如此,視同繳費職工的養老金缺口只是整個養老金缺口中的一部分,在此后的國有資本劃撥過程中都應該根據缺口規模進行科學化、精細化計算,了解每年填補缺口需要多少錢,堅決反對部門之間的博弈,避免出現有的部門覺得劃轉越多越好,而有的部門又不愿意劃轉那么多。

破解養老金缺口仍是難題

養老金缺口是社會最為關心的話題,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缺口如何破局?

根據《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4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征繳收入33403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004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43885億元。

雖然養老金累計結存規模在逐年增加,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金缺口仍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如果不考慮財政補貼,則未來年份的當期結余將會為負數,且會持續擴大。

鄭秉文介紹,養老金的缺口包含多個方面,包括老齡化帶來的缺口、“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制度不規范導致的缺口等。以規范繳費為例,去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是3萬多億元,實際征收規模應該是5萬億元左右,由于一些企業征繳基數未做實等原因,導致了少交1萬多億元。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現在養老金很多缺口來自視同繳費工齡,視同繳費的那些老職工他們過去作出的貢獻是國有資產形成的基礎,視同繳費工齡實際上是一個空賬,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各國都面臨著養老金支付的問題。

楊燕綏介紹,針對基礎養老金支付問題,很多國家都在開發資源,比如有的國家把石油公司的收入用來補充養老金等。對我國來說,靠國有資本劃撥可以看作填補養老金缺口的方法之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國資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工作取得新進展——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國有資本200多億元。 10月15日,國新辦舉行2018年前三季度央企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按照有關要求,國資委開展了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目前三戶試點企業的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 根據2017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提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這一比例,最少會涉及4萬億~5萬億元的劃撥規模,這部分劃撥主要是為了解決“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問題,為此相關部門應核算清楚每年“中人”養老金的缺口規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新一批劃轉企業名單正在研究 據彭華崗介紹,國資委開展劃轉社保基金的試點之后,目前三戶試點企業已經劃轉國有資本200多億元,相關產權變更登記已經完成,正在會同社保基金理事會修改公司的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 “我們著手研究第二批劃轉企業名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中央企業列入劃轉范圍,加大劃轉力度,盡快推動劃轉工作。”彭華崗說,下一步,國資委將在繼續做好劃轉社保基金工作的同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本回報,讓國有企業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 鄭秉文認為,國資劃撥是為了落實去年底國務院下發的《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文件精神。《方案》明確,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基本目標是彌補因實施視同繳費年限政策形成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也就是解決“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問題。 據了解,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改革,是1997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后實施的,此前企業職工及用人單位均未繳納過基本養老保險費,而是作為“視同繳費”來對待。社保“中人”是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人員,以區別于“老人”和“新人”。 2017年11月18日,國務院印發《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對劃轉的范圍、對象、比例和承接主體作出了規定,提出將中央和地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企業、金融機構納入劃轉范圍;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 鄭秉文介紹,按照上述的劃轉比例至少有4萬億~5萬億的規模,劃撥的量與它的目的要銜接起來,相關部門應該把視同繳費職工的養老金缺口計算出來。 不僅如此,視同繳費職工的養老金缺口只是整個養老金缺口中的一部分,在此后的國有資本劃撥過程中都應該根據缺口規模進行科學化、精細化計算,了解每年填補缺口需要多少錢,堅決反對部門之間的博弈,避免出現有的部門覺得劃轉越多越好,而有的部門又不愿意劃轉那么多。 破解養老金缺口仍是難題 養老金缺口是社會最為關心的話題,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金缺口如何破局? 根據《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4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其中征繳收入33403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各級財政補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004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43885億元。 雖然養老金累計結存規模在逐年增加,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養老金缺口仍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如果不考慮財政補貼,則未來年份的當期結余將會為負數,且會持續擴大。 鄭秉文介紹,養老金的缺口包含多個方面,包括老齡化帶來的缺口、“中人”的養老金缺口、制度不規范導致的缺口等。以規范繳費為例,去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是3萬多億元,實際征收規模應該是5萬億元左右,由于一些企業征繳基數未做實等原因,導致了少交1萬多億元。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我們現在養老金很多缺口來自視同繳費工齡,視同繳費的那些老職工他們過去作出的貢獻是國有資產形成的基礎,視同繳費工齡實際上是一個空賬,再加上人口老齡化,各國都面臨著養老金支付的問題。 楊燕綏介紹,針對基礎養老金支付問題,很多國家都在開發資源,比如有的國家把石油公司的收入用來補充養老金等。對我國來說,靠國有資本劃撥可以看作填補養老金缺口的方法之一。
國有企業 國資監管 社保基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