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27 23:23:19
“在商業模式上,我們把農民利益放在價值鏈的關鍵一環,充分保證農民利益。”宗煜表示,以產業扶貧,最終要提升農戶本身的創業就業能力。
每經記者|謝孟歡 每經編輯|祝裕
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和發展的40年。
“扶貧最重要是做好商業模式,就是要把產業發展好,才能帶動增收。” 四川勝澤源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澤源”)總裁宗煜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在產業扶貧上有責任與義務。
8月22日,在《每日經濟新聞》美好商業 “社會責任 消費扶貧”主題沙龍上,宗煜表示,勝澤源當前正積極發展彩色苗木產業,構建綠色生態屏障,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
“在商業模式上,我們把農民利益放在價值鏈的關鍵一環,充分保證農民利益。”宗煜表示,以產業扶貧,最終要提升農戶本身的創業就業能力。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擺脫貧困是前提。如何脫貧?這也是很多企業的關注重點。
在宗煜看來,勝澤源作為農業企業,本來就和農民有深入接觸。“勝澤源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司做的很多產業化項目都在貧困地區。”
在長期扶貧工作中,勝澤源也對扶貧模式進行了探索和創新。
據介紹,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方式,帶動巴中4縣(區)貧困戶發展彩色苗木產業。
“公司注重群眾增收、就業培訓、生態扶貧等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綠色+特色產業、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力求促進當地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宗煜說道。
目前,勝澤源建立了“核心基地+帶動基地”產業模式,探索以“政銀企農”帶動農戶發展的合作機制,創辦和培育專業合作社30個、專業大戶480戶,已在全省建成產業基地3.5萬畝。
“扶貧最重要是做好商業模式,要進行產業扶貧。”宗煜表示,勝澤源在七彩林業扶貧模式上,把農民利益放在價值鏈關鍵一環。
與此同時,勝澤源因戶施策,開展精準幫扶活動。“企業15名高管與80戶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宗煜說。
近距離接觸農戶、創新扶貧機制、保證農民利益……扶貧多年來,勝澤源也在扶貧工作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2017年10月,勝澤源七彩林業榮獲全國精準扶貧“萬企幫萬村”優秀民營企業。“這是國家對七彩林業扶貧工作的充分認可。”宗煜表示。
宗煜進一步解釋說,勝澤源做的農業,包括七彩林業非常有前景,是一個“藍海”,各種花花草草的土地產出率很高,是一個高效能產業;另外,在商業模式設置上,勝澤源把農民利益放在價值鏈的關鍵一環,充分保證了農民收益;而且,公司近幾年發展很快,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下一步,我們還希望在巴中能做100個產業新村。”宗煜說。
不過,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如何實現扶貧可持續更為關鍵。宗煜認為,扶貧首先要做到產業高附加值,才能實現可持續。
“扶貧是表面問題,核心問題是農業綠色問題。我們做農業有一個基本的想法,就是要讓幫扶對象成為價值鏈體系的重要一環。隨著農業附加值提高,在金融、產業等方面都能獲得不少支持,最終提升的是農民的創業就業能力。” 宗煜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