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5 00:42:05
每經記者|王海慜 每經編輯|賈運可
根據證監會發審委工作安排,原定于昨日(8月14日)上會的IPO企業共有兩家,分別是國科恒泰(保薦機構:長城證券)、利通電子(保薦機構:國金證券)。證監會當日發布的審核結果顯示,利通電子過會,國科恒泰暫緩表決。國金證券獲得今年下半年以來的IPO第二單,其下半年IPO項目通過率暫為100%。
昨日上會企業僅有兩家,明顯少于前幾周。有分析認為,出于補充中期財務數據的原因,預計IPO審核速度將進入短暫低谷。另外,從近期披露的數據來看,下半年IPO“堰塞湖”收縮速度較上半年有所放緩。對此,分析指出,經過上半年IPO強監管洗禮,目前排隊公司質地相對較好,下半年終止審查IPO的企業數量明顯減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以來,已連續兩周出現IPO暫緩表決情況。另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以來已有8家企業在初次上會時被暫緩表決,此前被暫緩表決的7家企業中,有5家在二次上會時過會,還有2家暫未再次上會。
資料顯示,昨日暫緩表決的國科恒泰主營高值醫用耗材分銷。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15~2017年,國科恒泰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541.1萬元、5606.4萬元和7443.5萬元,但經營性活動凈現金流分別為負2.75億元、負2.53億元和負2.71億元。此外,公司還存在經銷商通過其關聯方向公司付款的情況。
有行業人士認為,與凈利潤指標相比,經營性凈現金流更能真實反映一個企業的生存狀況。如果沒有穩定的現金流預期,在公司經營可持續性存疑的情況下,IPO申請較難獲通過。同時,通過第三方回款是企業管理不規范、客戶管理不規范等的體現,容易被發審委重點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據Wind資訊統計,今年1~7月,有50家企業的IPO申請被否。另據前瞻投顧統計,其中有34家涉及關聯交易或業務獨立性受到質疑。對關聯交易問題,發審委關注點主要包括:關聯交易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情形;是否與發行人存在關聯關系;對關聯方的資金依賴程度;對外轉讓關聯方的原因、關聯方注銷的原因;關聯交易是否影響發行人的業務獨立性;關聯交易價格是否公允;關聯方占用發行人資金的原因等。
從這50家被否企業的中介機構分布情況來看,保薦機構排名前五依次為:招商證券、中信建投、海通證券、興業證券和國金證券。其中,排名第一的招商證券,被否企業數量達到7家。律師事務所排名前五依次為:國浩、北京中倫、北京德恒、北京海潤和北京環球。其中,排名第一的國浩律師事務所,被否企業數量達到8家。會計師事務所排名前五依次為:天健、立信、大華、瑞華和致同。其中,排名第一的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被否企業數量達到10家。
今年以來,IPO批文核發家數總體呈逐月減少態勢。比如,今年1月核發數為15家,到了5月已減少為8家,整個7月核發數僅有5家。但8月前兩周,證監會已分別核發了2家、3家IPO批文,與7月全月持平。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IPO“堰塞湖”下半年以來的收縮速度有所放緩。
截至今年3月22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曾一度多達393家,其中未過會368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349家。截至6月21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總數為307家,其中未過會281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74家。短短3個月,受理企業總數大幅下降了86家,正常待審企業減少了75家。分析認為,上半年終止審查的擬IPO企業數量大幅增長是主因,與2016年的61家、2017的116家相比,今年1~6月終止審查的企業數量多達148家。
據證監會8月10日披露的信息,截至8月9日,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304家,其中未過會272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269家。與截至7月26日的數據相比,雖然證監會受理的首發及發行存托憑證企業數量環比減少了4家,其中正常待審企業數量環比減少2家。但與6月21日的數據相比,8月10日的IPO排隊數據變化就比較小。究其原因,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今年以來終止審查的擬IPO企業數量為152家,較6月底僅多了4家。
對此,有投行人士表示,隨著上半年IPO強監管落地,多數不符合IPO監管要求的公司已經撤回申報材料,目前尚在排隊的企業大多經受住了監管考驗,公司質地相對較好。相比之下,今年3月,終止IPO審查的企業多達79家,主要是發審委從嚴審核、現場檢查等因素導致了大批撤材料情況出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