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9 22:15:47
最近,浙江的動靜有點大:成立由省長袁家軍掛帥的大灣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組建由3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大灣區“豪華”顧問團;組織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在內的知名企業家圓桌會……相比一直沒什么大動靜的粵港澳大灣區,浙江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抓好大灣區建設”,大有“搶跑”的架勢。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有人說,杭州最近膨脹得有點厲害。
先是關于上海跟杭州到底誰是誰的“后花園”,網上掀起了一陣罵戰。
然后,北京、上海和深圳又被說成是杭州的“睡城”——因為據說有越來越多的工程師,周一到周五在杭州上班,周六、周日則回到自己在北上深的家。甚至有傳言稱,每周五從杭州飛北京的末班飛機,經常是阿里員工的“包機”。
這兩天,浙江發改委又發布浙江大灣區的最新構想,讓杭州再度引發各方關注。
此前早已被納入國家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至今尚未公布,今天還傳出或推遲出臺的消息。浙江在此時高調“入場”,多少有點“搶戲”的意思。
問題是,從浙江披露的最新內容來看,完全不見上海的身影。要建世界級大灣區,珠三角做加法,長三角卻在做減法,難道浙江準備單槍匹馬上陣?
正如網友所說:“這自信心到底哪來的?”
1. 浙江準備“搶跑”?
最近,浙江的動靜有點大:成立由省長袁家軍掛帥的大灣區規劃建設領導小組;組建由3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大灣區“豪華”顧問團;組織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在內的知名企業家圓桌會……
相比一直沒什么大動靜的粵港澳大灣區,浙江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抓好大灣區建設”,大有“搶跑”的架勢。
幾天前,浙江省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副巡視員謝曉波通過當地電視節目介紹,浙江大灣區建設的總目標是,打造成為“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

圖片出自:視頻截圖
對于選擇此時建設大灣區的契機,謝曉波用了四個“機遇”來回答: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重塑經濟全球化發展新格局帶來的機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百年目標帶來的機遇;重塑區域競爭格局帶來的機遇。

圖片出自:視頻截圖
其實,關于浙江大灣區的目標定位、建設原則、空間布局等問題,早在今年5月28日,浙江省發改委就曾予以披露,此次公開更像是在“炒陳飯”。
彼時,浙江省發改委主任孟剛在發布會上表示:
當前,浙江正處于重塑區域競爭優勢的戰略機遇期,從國際上看,環杭州灣區域在新一輪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中應處于怎樣的地位、發揮何等作用,需要頂層謀劃、定位;從國內看,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北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有區域經濟一體化,在此背景下建設浙江大灣區是最佳窗口期。
更直白點說,這大概源于浙江害怕掉隊的危機感。正如該省一位曾參與調研灣區經濟的相關人士所說,如果浙江的龍頭城市要參與國際競爭,“沒有人敢錯過灣區,機會轉瞬即逝”。
2.上海上不上車?
浙江大灣區的構想,從第一次亮相起,就透露出追趕粵港澳大灣區的意味。
2017年全國兩會,粵港澳大灣區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自此進入全國視野,成為熱議的話題。僅僅3個月后,“浙江大灣區”就浮出水面。
在當年6月舉行的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表示:
今后五年將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支持臺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
既然要在長三角建一個大灣區,那上海要不要一起玩?
2017年7月,就在大灣區概念提出一個月后,浙江黨政代表團便到訪上海。當時,上海方面表示,將全面積極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推進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共同謀劃推進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
此后,在多個場合,浙江的公開表態都是:主動接軌上海,積極推進長三角合作和城市群發展。
看得出來,浙江的態度很積極。不過,沒多久,上海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江蘇也在力推“揚子江大都市群”,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小伙伴都有自己的算盤,怎么理順區域關系?
這個問題,至今都相當“曖昧”。這也直接關系到大灣區如何取名:杭州灣大灣區、環杭州灣灣區、浙江省大灣區、滬杭甬大灣區、江浙滬大灣區、長三角大灣區……目前,尚無定論。
對此,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設世界級灣區,屬于浙江對自身發展的戰略定位。而且在規劃細則中,并未提及浙江大灣區與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之間的關系。
3.拿什么拼一流?
在世界范圍內,主攻金融的紐約灣區,主打科技牌的舊金山灣區,以及以產業聞名的東京灣區,呈“三足鼎立”之勢。不難看出,三大灣區都有非常明確的主導產業。那么,杭州拿什么對標世界級灣區?
答案是,數字經濟。
根據浙江省發改委此前披露的大灣區建設目標:到2022年,灣區經濟總量達到6萬億元以上,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
從總體體量上看,有學者對比發現,浙江大灣區與舊金山灣區相比,GDP總量、人口占比、GDP占比、人口密度均比較接近。也得出結論,浙江大灣區在全國經濟、人口格局中的分量,相當于舊金山灣區在美國。
不久前,國內招聘平臺獵聘分析了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二季度互聯網工程師人才凈流入分布情況。數據顯示,杭州以12.46%的流入率排名第一。其中,北上深為杭州貢獻了近一半的“杭漂”工程師。
有阿里巴巴員工在網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阿里員工,定居北京,長期出差杭州。上周回北京把工牌忘在了去機場打的專車上,結果被出差回杭州的其他部門同事打同一輛車撿到,在內網聯系到了我。杭州有多小,除了阿里還是阿里。”
此前,阿里董事局主席馬云曾公開表示,浙江打造大灣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阿里巴巴將全力參與其中。
而去年底,浙江省長袁家軍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也底氣十足地表示:
“正在打造的浙江大灣區,核心是杭州灣經濟區,擁有浙江省68%的經濟總量、55%的人口、78%的發明專利申請量、7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8%的境內上市公司、75%的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具備打造高水平灣區經濟的實力、活力和潛力。”
不過,不久前,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和中國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發布了一份《浙江“大灣區”建設研究》。其中提出,浙江還存在三個方面的明顯“短板”:一、缺乏世界一流的科學研究載體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二、缺少世界一流的高校資源;三、缺少世界級產業創新集群,浙江大灣區內的產業多集中在紡織等傳統產業,整體水平并不高。
簡單地說,就是創新能力不足和產業有待升級。畢竟,要跟世界級灣區正面對抗,不能光靠一個阿里巴巴和一所浙江大學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