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見聞 2018-05-18 10:06:25
隨著5月31日這個美國鋼鋁關稅豁免期最后截止期限臨近,特朗普使出了“硬招數”。他施壓默克爾,要求德國放棄支持一個與俄羅斯合作的輸氣管道項目的支持,否則屆時將發起貿易戰。
特朗普在貿易領域可謂是全方位出擊:在忙于軟硬兼施與中國開展談判的同時,還大力施壓歐洲。
隨著5月31日這一美國對歐盟提供的鋼鋁關稅豁免期最后截止期限臨近,華爾街日報援引德國、美國和歐盟官員的消息稱,特朗普對德國展現出強硬立場。
報道稱,特朗普4月告知德國總理默克爾,要求德國放棄對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的支持,以此作為避免貿易戰,并開始與歐盟就新的貿易協議進行談判的代價。北溪管道主要用于將俄羅斯天然氣從俄羅斯境內經波羅的海輸送至德國乃至歐盟。
白宮方面的施壓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對歐洲施展強硬戰術,這將導致歐洲和美國之間的貿易局勢日趨緊張,引發德國的擔憂——德國是出口依賴型經濟,一旦以牙還牙,可能令作為支柱產業的汽車工業遭受重創。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位出席美德4月會議的美國官員稱:
特朗普是一個生意人。如果德國方面站出來說“請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汽車產業,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很擅長,作為交換,我們將在北溪管道2號線上為你們提供幫助”,那么兩國才可能達成貿易協議。
北溪管道2號線自2015年開建,是一個俄羅斯天然氣巨頭Gazprom和歐洲公司聯手投資的合資企業負責的項目。歐洲合伙人包括德國最大公用事業公司E.ON分拆出來的Uniper、奧地利油氣集團OMV、法國能源集團Engie、德國油氣公司Wintershall以及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該管道總長度1200公里,能將現有的送往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擴大一倍,年均輸氣量達到550億立方米。
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就對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Heather Nauert在3月份表示,"正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樣,我們反對北溪管道2號線項目,美國政府反對它。"
Heather Nauert當時還稱,這個輸氣管道項目會削弱歐洲能源安全和穩定,會成為俄羅斯施壓歐洲國家的另一個工具,特別是烏克蘭。此外,這條管線的建設將令俄羅斯有機會沿途安裝監聽與監視設備。
當然,這都只是冠冕堂皇的說辭。美國之所以在北溪管道上施壓歐洲,真正的原因是:美國正大力出口天然氣,他們咄咄逼人的言辭只是為了搶占更多的歐洲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Heather Nauert當時還警告,美國政府可能考慮對北溪管道2號線項目的參與者推行懲罰措施,理由是觸發CAATSA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
事實上,CAATSA法案已經以另一種面貌出現在歐美之間了:由于特朗普政府撕毀2015年奧巴馬政府簽署的伊核協議,導致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重啟,歐洲企業也被覆蓋,不允許同伊朗有經濟往來。
華爾街見聞此前分析,美國一方面以最嚴格制裁遏制伊朗石油出口,另一方面又開始與其他產油國磋商以確保全球石油供應,撕毀伊核協議的真正意圖是試圖削減伊朗石油出口,而讓美國的石油來填補缺口。
如今,特朗普政府又將同樣的戲碼用在了俄羅斯天然氣問題上。
在現在這種既要面臨美國幅度頗大的鋼鋁關稅,又要切斷與伊朗以及俄羅斯部分的商業聯系之際,歐洲明確表示,將公開反抗特朗普政府對于伊朗的制裁令。歐盟委員會將于5月18日啟動一項程序,禁止歐盟公司遵守美國對伊朗制裁的措施,同時不承認任何美國法庭強制執行的判決。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歐盟領導人會議后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歐盟委員會有責任保護歐洲公司,我們現在需要采取行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啟動“阻斷法令”。我們還決定允許歐洲投資銀行促進歐洲公司在伊朗的投資。委員會本身將與伊朗保持合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表示,歐盟愿意與美國商討降低貿易關稅,但前提是這些措施必須是相互的。她強調,只有美國確保歐盟永久免除鋼鋁進口關稅,才會與美國討論相應關稅問題。
我們有一個立場,就是希望獲得永久性豁免,然后才能開始談論如何減少雙方的貿易壁壘。
隨著豁免期最后期限的臨近,歐盟對永久豁免的呼聲越來越大。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布魯塞爾峰會上表明態度,要求美國給予歐盟永久的豁免權,否則將會采取反擊措施。
(華爾街見聞 祁月)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