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5 00:09:55
2月1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的《企業年金辦法》正式施行。長江養老總經理蘇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職業年金的起步,會推動企業年金的提高,給養老金增量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每經編輯|涂穎浩
每經記者 涂穎浩
2月1日,人社部、財政部印發的《企業年金辦法》正式施行。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近日表示,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合理區分政府、單位和職工的養老責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和目標,同時也是世界上多數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國家的普遍選擇。
長江養老總經理蘇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職業年金的起步,會推動企業年金的提高,給養老金增量帶來新的發展空間。”此外,職業年金累積基金存量近5000億元,將有利于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力度。
同時,蘇罡認為,應發揮養老金公司聚焦長期資金管理的核心優勢,全面服務養老保障三支柱。
聚焦長期資金管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養老保障體系面臨的最大挑戰,則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退休生活的需要與我國養老金體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蘇罡表示,當前我國養老金體系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國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第一支柱獨大,規模占比達到85%,第二支柱企業年金新業務發展停滯,第三支柱缺乏制度性安排。二是儲備不充分。2016年底,我國養老金儲備7.5萬億人民幣,只占我國GDP的10%。三是覆蓋不全面。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企業年金的參與人數從929萬人提升到2325萬人,但相對于城鎮職工的龐大基數,員工參與率僅在8.4%左右。
“養老金是資金期限最長的資金,而定期持續的繳費與給付進一步強化了養老金的長久期特征。”在蘇罡看來,這正是養老金管理的競爭力所在,而通過不斷累積可以管理的長期資金,將使養老金公司在行業內越來越有競爭力。
截至目前,國內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共有8家。隨著2004年企業年金制度的確立,平安養老、太平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泰康養老、安邦養老、新華養老、人保養老先后成立。其中,定位于信托型專業化養老保險公司的長江養老成立于2007年,從承接上海市政府交辦的國內最大規模的企業年金移交任務起步,公司始終堅持養老金管理主業,在太保集團轉型2.0戰略指引下,是集團“大健康大養老”戰略的重要版塊。
年金或將迎來新契機
養老金資金體量龐大、繳費來源穩定、負債成本較低、投資周期較長、安全要求較高等特點,使其對接實體經濟享有天然優勢。與此同時,養老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于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如在拉動投資方面,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蘇罡坦言,與其他類型保險資金相比,目前養老金參與實體經濟的程度還較低。長江養老正在探索并實踐長期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道路。
此外,“職業年金的起步會推動企業年金的發展,給養老金增量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在其看來,目前我國有4000萬人將繳納職業年金,高于繳納企業年金的納稅人口總數。此外,雇主應提供合理養老金對社會是一個正信號,一是激發了編外人員對于養老金的需求,二是能夠推動更多的企業將年金作為員工重要福利來源,從而進一步激活企業年金市場。
不過,相比同樣具有長期資金屬性的保險資金,企業年金在投資范圍上仍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目前,企業年金僅限于境內投資,投資范圍包括銀行存款、國債、證券投資基金、股票等金融產品。蘇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下一步放開企業年金參與全球性的資產配置,比如先行試點投資港股通,都是可以探討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