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8 17:52:03
2017-12-18
導讀
富國大通投研中心:市場上周延續走跌態勢,最主要影響因素是美元加息,市場擔憂美股出現下跌拖累港股和A股。A股港股化、國際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方向。投資者應當規避績差股的題材炒作,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進行買入并持有的價值投資。
1、中小板年報業績預喜,18年或帶來投資驚喜
臨近年底,相關上市公司2017年的種種得失也浮出水面。這其中,己全部披露業績預告的中小板公司無異成為了市場的焦點。數據統計,截止12月12日,滬深兩市己有2192家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其中,1589家公司預喜,占比為72.49%。
己披露三季報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小板占比最多。數據顯示,897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除山西證券(002500)和國信證券(002736)2家券商公司外,其他895家均己發布2017年年報業績預告。預喜的公司中,具體分為預增的公司244家,略增公司277家,續盈公司136家,扭虧公司33家。
中小板整體上市公司自04年以來經歷十余年的發展,不只有一家“中小企業”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大眾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中小板中的上市公司已經茁壯成長,僅從市值上看比主板的一些上市公司市值還大。用新和成(204001)舉例,上市之初僅僅是一家校辦廠,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主導產品維生素E、維生素A及乙氧甲叉的產銷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公司已成為世界四大維生素生產企業之一、全國大型的維生素類飼料添加劑企業。新和成NHU牌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NHU牌飼料級維生素成為中國名牌產品,股價自上市之初13年來上漲了15.8倍。所以,富國大通認為中小板的上市公司成長空間優于主板藍籌,業績彈性大,股價波動性也大,但其中一定會挖掘出新興行業中的下一個新和成。
2、終止減持自救!近一個月23家公司發布終止減持公告
二級市場跌跌不休,上市公司多煩憂,主動求變的增多,一些上市公司開始有所行動。11月份以來,已有23家公司發布終止減持公告。不僅終止減持,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忙著增持,12月11日,更有2家公司向全體員工發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書。
12月份,雖然已有14家上市公司發布終止減持公告,但觀察這些股票今年以來二級市場的表現,除了歌爾股份以外,其余13家公司股價全部下跌,平均跌幅更是高達33%,順應了越減持股價下跌越快的趨勢。
進入11月份,發布終止減持公告的上市公司數量激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十個月,A股一共只有19家公司發布終止減持公告。11月,終止減持的上市公司數量劇增至9家。12月僅12天,已有14家上市公司發布終止減持公告。也就是近一個多月已有23家公司終止減持。
大股東增持的情形發生在16年初的熔斷期間,當時的增持公告頻繁發布的情形還歷歷在目,而進入到17年,滬深300指數較年初上漲了20%,又出現了股東連續發布增持自家股票的公告。富國大通認為,本輪極端行情讓中小創的股票走出了陰跌不止的走勢,尤其是績差股更是看不到止跌的希望,在資金面不足的情況下,實際控制人或者大股東去增持短期也難有更好的表現,即便是長盈精密這種基本面穩定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發布增持公告市場也并未買賬。所以投資者不能只看增持公告去買入相關個股,依然要看未來幾年的業績變化是否有超預期的表現。
3、結構性市場將是機構取代散戶的市場
A股市場目前仍以散戶投資者為主要投資群體,但這種投資者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深交所此前發布的《2016年個人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從投資者結構看,2016年投資者結構仍以中小投資者為主,但相比2015年,中小投資者比例顯著降低,平均證券賬戶資產量顯著增加。與2015年相比,2016年證券賬戶資產量在50萬元以下的受訪中小投資者所占比例下降了7.4個百分點;受訪投資者的平均證券賬戶資產量為51.4萬元,相比2015年增長了14.2萬元。
在A股投資者結構變化的過程中,境外長期資金入市力度的加大產生了積極作用。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股票資產達10210.27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較去年末的6491.85億元大幅增加。再看北上資金,滬股通2017年以來凈流入超過550億元,深股通同期凈流入逾1300億元。北上資金的持續流入,主要以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主。
富國大通認為,“慢牛”的市場實質就是結構性的市場,A股隨著新股擴容數量越來越多,很難走出集體上漲的走勢。現在的市場已經不再讓普通個人投資者所適應,博傻式的交易方式不復存在。從今年的市場來看,購買基金的投資人整體收益要好過個人做股票交易的投資人,這充分說明了機構在震蕩式行情中的優勢所在,在價值投資市場中機構對于上市公司的價值判斷能力整體上是超過散戶的,可以說A股的機構時代揭開帷幕。
4、美聯儲加息落地,將影響18年A股走勢
12 月美聯儲 FOMC 利率會議落幕,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 25bp至 1.25%-1.50%,此前市場對 12 月利率會議加息基本形成了確定性預期,加息如期落地,同時聯儲決定繼續縮表操作。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數下挫,美股小幅下行,美 10 年期國債債收益率震蕩。
富國大通認為,美聯儲加息的基礎來自于就業水平的持續好轉,市場預測17年失業率跌至4.1%,而18年的失業率低至3.9%,同時在特朗普減稅政策刺激下,市場看好美國未來三年GDP增長水平,并能夠保持不高于2%的通脹。在美聯儲加息后,央行選擇了跟隨小幅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18年貨幣政策恐怕會持續偏緊。所以,我們認為18年的A股市場將又是一場存量資金博弈的結構性市場。
1市場分析:
上周上證指數漲跌幅:-0.73%
中小板指漲跌幅:0.56%
創業板指漲跌幅:-0.46%
(數據來源:新浪財經)
市場上周延續著走跌態勢,主要原因在于幾則利空消息的影響。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美元加息的預期又讓市場吊足了胃口。
預計明年美元加息三次的消息在各大財經媒體上廣泛流傳。我們認為如果美聯儲在明年加息的力度過大,那么勢必會影響美股的走勢;如果美股出現走跌,那么將會連累港股和A股,之前運行了多年的港股通和滬股通,或是剛剛加入的MSCI均已說明A股將會跟全球市場的聯動性更強,美聯儲的加息將會對A股市場形成沖擊。自熔斷以來,以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股跟隨港股的上漲漲幅達到了35%,不論是從時間上看還是從幅度上看,都需要進行一個調整,而美元加息變成了導火索,市場擔憂美股出現下跌拖累港股和A股。
另外一個原因跟國內的流動性偏緊有關。年關將至,流動性成為了各大金融機構關注的重要指標,那么對于A股的基金經理來說,與其時刻盯著流動性不放,不如提前先把獲利盤了結保住來之不易的排名。
從本周市場表現看,前期走強的上證50、滬深300下跌的幅度明顯高于中小創的指數,尤其是權重股銀行、券商、保險和鋼鐵排在了行業跌幅前四,這對市場人氣的打擊較大。雖然大盤指標股在跌,但市場依然有一些結構性的機會。本周延續上周的熱點在于新零售概念股的持續發酵,騰訊落子永輝超市,阿里收購高鑫零售,讓市場的資金對未來新零售的新業態提高了預期,商業連鎖行業板塊排在了一周的漲幅第一名上漲了3.68%。受到煤改氣長期利好的影響,燃氣行業走勢也頗為強勁,而主要成分股來自中小創的軟件服務行業周漲幅也到到了2%以上,所以市場風格在默默地轉化。但需要注意深交所在上周四的發布的消息,對于惡意炒作的個股會面臨被停牌的措施管控,市場主題炒作的氛圍短期不會太過分。
接近年底市場可能沒有太好的表現,但依然有賺錢的機會,投資者應當規避類似大連電瓷的績差股的題材炒作,注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變化,進行買入并持有的價值投資,摒棄不顧基本面買入大幅下跌后的個股博反彈的想法。因為股票供給變多,資金相對不足的時候可能就出現交易量持續萎縮的僵尸股。A股港股化、國際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方向。
2熱點概念
熱點概念:碳纖維
關注理由:據媒體報道,日前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通過對碳管材料、器件結構/工藝和電路版圖的優化,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工作在千兆赫茲頻率的碳納米管集成電路,有力推動了碳納米管電子學的發展。12月11日,該成果論文在線發表于《自然·電子學》。
集成電路芯片遵從摩爾定律,性能和集成度受到來自物理極限、功耗和制造成本的限制,需要采用新興信息器件技術支撐未來電子學的發展。碳納米管被認為是構建亞10nm晶體管的理想材料;理論和實驗研究均表明相較硅基器件而言,其具有5-10倍的本征速度和功耗優勢,性能接近由量子測不準原理所決定的電子開關的極限,有望滿足后摩爾時代集成電路的發展需求。碳納米管應用一旦突破,擁有碳納米管技術的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熱點概念:網絡安全
關注理由: 據媒體消息,首屆中國網絡安全產業高峰論壇在京開幕。工信部、北京市將共同打造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區,到2020年北京市網絡安全產業力爭達千億元規模,打造不少于3家年收入超過100億元的骨干企業。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網絡安全產業規模增幅達21.7%,預計2017年增長率將達到32.85%。此前工信部將車聯網等新領域的網絡安全工作作為今年重點,提出加強面向公共云服務、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典型應用場景的安全防護。
除政策面的鼓勵之外,網絡安全板塊還受區塊鏈技術突破以及突發的網絡攻擊等事件性因素的催化,多重利好之下,板塊內個股可重點關注。
熱點概念:移動支付
關注理由:近日,由中國銀聯攜手各大商業銀行共同開發建設、維護運營的移動支付統一平臺—“云閃付”APP正式發布。“云閃付”APP,實現了支付入口、弱電子賬戶申請入口、銀行卡管理入口以及銀行卡權益優惠展示入口四個層面的統一,同時解決了商戶對收單品牌認識不統一的問題。目前,“云閃付”已經支持全國10多萬家便利店、上百個菜市場、300多個城市水電煤等公共服務行業商戶使用。
中國移動支付市場龐大,發展前景廣闊。2016年我國三方移動支付市場已達到58.8萬億元,預計未來3年市場增速復合增長有望保持40%以上。銀行系“云閃付”的加入,將使得我國移動支付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隨著幾大移動支付巨頭在商業推廣和應用場景等領域的更大投入與布局,相關移動支付產業鏈公司有望受益。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