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4 22:49:57
從今年1~10月的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情況來看,三大投資數據指標都呈現回落態勢,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制造業,雖然今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回升,但制造業投資并未取得同步的高增長。分析人士認為,企業利潤和投資行為間往往有一定的時間差,而且今年利潤增長最為迅猛的行業主要是煤炭鋼鐵等,在去產能的背景下也很難進一步擴張投資。
每經編輯|張鐘尹
每經記者 張鐘尹
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78萬億元,同比增長7.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總體來說,下半年經濟增速呈現回落趨勢,十月份投資回落也屬于基本正常的現象。
另一方面,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工企利潤增速持續加快,但目前并未看到工業方面的投資回升,這其中原因何在?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從三大投資數據指標來看,都呈現回落態勢。1~10月,制造業投資15.89萬億元,增長4.1%,增速回落0.1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9.0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1.31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分析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也出現回落。鑒于年內實現6.5%GDP增長目標無憂,在年底之前刺激基建投資的概率不大,因此未來兩個月基建投資增速可能會進一步溫和下滑。
中金公司一份研報分析稱,基建投資方面,當月投資同比增速從上月的15.9%回落至11.6%,出現較大下滑,可能與本月財政支出增速較大回落有關。今年下半年以來,雖然基建投資增速存在波動,但整體逐步回落的趨勢未變。
而在制造業方面,章俊分析認為,10月份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從上個月的4.2%降至4.1%,這已經是制造業投資增速連續第四個月放緩。鑒于制造業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大于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因此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放緩對固定資產投資整體增速的拖累不容忽視。
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分析稱,1~10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至7.8%,反映出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投資的影響正逐漸顯現。盡管目前房地產企業拿地的動機較為充足,但在銷售出現下滑的情況下,一方面房地產企業若缺乏大量預售款的支撐會相對謹慎開工;另一方面,房地產企業為避免大量的庫存,同樣不會在銷售下滑的情況下,加快開工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1~10月份,民間固定資產投資31.37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8%,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章俊認為,10月份民間投資增速連續第四個月放緩,從6月的7.2%降至現在的5.8%。但近期政府持續出臺一系列激發民間投資的政策(包括普惠降準),如果這些政策在未來能得到有效落實,制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有望企穩回升。
記者注意到,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是:工業企業在利潤改善后,而制造業投資仍較為低迷。這背后存在著怎樣的原因呢?
數據顯示,1~9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8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增速比1~8月加快1.2個百分點。其中,9月利潤同比增27.7%,為近7個月以來新高。同時,9月工企利潤增速比8月加快3.7個百分點,為連續兩個月保持明顯加快勢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企業利潤和投資并不總是同步的,而是往往有一定的時間差。現在企業效益好,主要原因是和產品出廠價格(PPI)高度關聯,隨著工業品價格上漲,工業企業收入上漲。
從細分行業來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相對較大的是: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2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增長1.2倍;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增長66%等。
對比工業投資情況,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等采礦業投資降幅達兩位數;但戰略性新興產業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4.8%。
對此,牛犁進一步分析稱,從工企利潤的分布結構來看,現在企業效益較高的行業: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不會再進一步擴張投資,而現在投資增長最快的是戰略新興產業,這些領域的投資增速快,但這一類產業與傳統產業投資的規模相比,整體仍比較小。
高玉偉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隨著全球經濟復蘇,需求增強,工業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增加了企業收入。此外,一系列降成本的措施開始顯現成效,企業成本下降,利潤上升。
章俊認為,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滑說明制造業企業在目前需求復蘇和工業品價格上漲的背景下,資本開支的意愿依然較弱,同時在金融去杠桿推動資金“脫虛向實”的過程中,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在上升,大部分民營和中小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沒有明顯改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投資步伐。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指出,前三季度以來,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0%以上,服務業利潤增長30%以上,意味著企業投資能力逐漸增強。新開工計劃總投資和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等投資先行指標,增長在逐月加快,支持投資較快增長的條件開始逐漸增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