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5-03 11:37:27
5月2日,*ST重鋼迎來停牌大限最后一日。當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審慎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每經編輯|鄢銀嬋
每經記者 鄢銀嬋 每經編輯 趙橋
停牌整整一年,*ST重鋼(601005,SH)最終只能對“成為A股首家國資運營公司”夢說再見。
5月2日,*ST重鋼迎來停牌大限最后一日。當日晚間,*ST重鋼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審慎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事實上,此次資產重組遭終止早就有跡可循。4月21日以來,*ST重鋼兩次發布重量級公告,字里行間反復強調資產重組事項存在重大風險。彼時,平安證券分析師曾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之前的資產重組方案已有被放棄的意思。”
引人關注的是,*ST重鋼終止重組也暫時阻斷了渝富集團借道上市的道路。有分析認為,在當前監管環境下,渝富集團以后要再籌劃資產上市會更加艱難。
主動終止資產重組
同市場此前預期一致,*ST重鋼資產重組計劃以終止畫上休止符。
*ST重鋼5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書面議案審議并通過了《重慶鋼鐵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
去年6月,*ST重鋼啟動資產重組,擬將公司目前所有資產、可置出負債、人員及業務全部置出,由控股股東重鋼集團承接,實現鋼鐵業務的全面剝離,再通過發行股票方式,將剝離后的渝富集團整體注入上市平臺。按照此方案,重大資產重組后,*ST重鋼將由鋼鐵主業轉型為以金融、產業投資為主業。
至于為何要終止資產重組,*ST重鋼給出了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較為復雜,擬置出鋼鐵資產涉及債務規模大,債權人眾多,涉訴債務情況復雜,經與債權人進行溝通,公司尚未能就重組方案與主要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
另一方面,擬置入的渝富集團主要資產涉及相關監管政策的要求,在目前監管政策下,擬置入資產方案難以滿足境內外兩地監管要求,且資產剝離所涉及的審批和操作程序較為復雜,需分別履行國有資產監管管理部門、金融及證券行業主管部門等監管審批,并涉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銜接工作。根據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監管規定和要求,預計本次重組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與交易相關各方就重組方案達成一致并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
記者注意到,終止重組的跡象,公司早在4月下旬就已經陸續釋放。
4月21日,*ST重鋼針對其備受矚目的資產重組交易發布公告稱,由于擬置入資產方案在滿足監管要求以及與債權人達成一致意見方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預計此次交易能否繼續推進存在較大風險。
4月25日,*ST重鋼發布公告稱,4月24日,重慶鋼鐵收到債權人重慶來去源公司的《通知書》,來去源公司以重慶鋼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對重慶鋼鐵進行重整。
“公司上下都希望通過有效途徑解決難題,包括市里面一直對重組這個事情很重視,這次終止重組后,公司將繼續圍繞鋼鐵主業做好各方面工作。”*ST重鋼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渝富集團借道上市失利
事實上,此前的重組方案如果成功,對*ST重鋼和渝富集團而言是雙贏,此次終止重組,同樣也令渝富集團頗為遺憾。
渝富集團為重慶市政府2004年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主業包括土地資本運營、金融、產業投資。在重慶國資改革方案中,資產證券化屢被提及,渝富集團旗下資產如何實現證券化也一直備受關注。
事實上,為了順利推進重慶鋼鐵重組,渝富集團及其背后的重慶國資也做了不少準備。
去年8月重慶國資委將渝富集團100%股權,全部無償劃轉給渝富控股持有,渝富集團將成為渝富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而渝富控股是重慶市國資委新設組建的國有獨資公司。剝離后的渝富集團資產總額為152.87億元,負債為10.51億元。
“這次資產重組被終止,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在于它涉及到上市資產再上市的問題,太復雜了。”重慶資本市場一位觀察人士表示。
記者也注意到,*ST重鋼歷次發布的公告顯示,其擬重組的資產從“渝富集團非上市類金融資產”到“非上市”幾個字被剔除,最后變為“剝離后的渝富集團100%股權”。
據了解,渝富集團旗下已上市的金融資產包括西南證券、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等,其未被剝離。
“這次渝富集團借道上市沒有成功,在當前的監管環境下,以后要再籌劃上市動作,可能會更加困難。”上述觀察人士表示。
另外一方面,*ST重鋼表示重大資產重組終止后,公司將繼續圍繞鋼鐵主業經營做好多個方面的工作,包括通過改善資本債務結構、降低財務費用;全方位降低生產成本,力爭產品綜合成本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下;力爭勞動生產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以上;積極實施產品結構調整,快速恢復建材生產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