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30 00:26:29
莫開偉
今年以來,由于監管層嚴格監管“高送轉”,A股上市公司中實打實的現金分紅越來越多,已涌現出一波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潮流。
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3月28日,A股3161家上市公司中,有981家公布年報,713家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公布了分紅預案,占已公布年報上市公司的72.68%,A股上市公司累計分紅已超4.82萬億元。
其中,海南瑞澤、雪萊特、粵泰股份、埃斯頓、美盛文化、合眾思壯、常寶股份等十多家上市公司整體分紅比例超過50%;尤其兩市第二高價股吉比特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41元(含稅),是目前每股分紅較高的上市公司。
最引發社會各界關注的是A股市場涌現的分紅“土豪”——如中國神華日前披露的2016年年報,顯示上市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831.27億元,同比增3.4%;實現凈利潤227.12億元,同比增40.7%。在利潤分配方面,中國神華擬10派4.60元,共計90.49億元;派發特別股息現金2.51元/股,共計499.23億元。中國神華此次累計派發590.72億元,所發紅包為凈利潤的2.6倍。這可謂現金分紅的“大手筆”,也是不可多見的慷慨之舉。
對中國神華這種“掏家底”的分紅方式,業界及不少專家學者多有異議,有認為是向大股東輸送利益的,即所謂“大股東吃肉、小股東聞香”;也有認為這種分紅方式會影響公司現金流,甚至會損傷公司經營元氣等,不一而足。
但在筆者看來,A股上市公司掀起現金分紅潮是一種好征兆;不僅要提倡,且更要鼓勵,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積極性。
一方面,現金分紅應是體現A股上市公司經營管理實力及能否給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重要標志之一。只有能持續不斷地給廣大股民分紅的上市公司,才表明其具有較強的適應市場經營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這樣的公司才有生存發展的價值。否則,假如A股上市公司都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不僅難以區別上市公司的優劣,也無法實現優勝劣汰,難以優化A股市場生態。
顯然,只有把現金分紅作為考核上市公司的一條硬杠桿,對不能分紅或只能搞虛擬的“高送轉”假把式分紅的上市公司進行懲戒,才能真正推動上市公司加強經營管理,把其生存發展的命運與投資者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廣大投資者當好上市公司優劣的公正“裁判員”。
另一方面,現金分紅是引導資本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理念及刺破股市泡沫的重要推動力量。
A股市場投機炒作成分歷來比較濃厚,以至于股市估值偏離真實價值,極大地放大了股市的泡沫。更有甚者,不少靠講故事、編神話的“垃圾股”價格被炒得很高,到頭來讓投資者為其“接盤”買單,讓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
只有讓分紅成為投資者參與資本市場并獲得收入的主要途徑時,投資者才會保持理性投資態度,真正培育股市價值發現功能和投資功能,投資者才不會盲目“追漲殺跌”,股市也才不會成為“絞肉機”,廣大中小散戶也就不會成為機構大戶的“盤中餐”。
只有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能始終運行在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才不會輕易爆發股災。
再一方面,現金分紅可抑制一些上市公司盲目投資、亂投資的沖動,讓其努力提高公司經營效益,對廣大投資者負責。尤其不斷加大現金分紅力度,也可使股市投資者獲得穩定的現金分紅回報,提高股市投資者財產性收入,讓投資者不斷提高參與股市投資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此外,對上市公司熱衷“高送轉”將起到有效遏制作用,使一些不良公司借“高送轉”暗地向大股東輸送利益、抑或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的違規行為無法得逞。
當然,對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部門也要在制度層面上進一步完善,比如規定現金分紅占盈利的比例,確保不影響公司現金流和正常經營;尤其要防止不顧公司發展實力“涸澤而漁”的分紅方式,或借分紅之名向大股東暗地輸送利益的現象發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