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3-15 01:02: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初至今,包括貝萊德集團、國際投行摩根大通在內的專業機構,多次推薦該指數涵蓋的港股內資股和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高盛則最新加入了看漲隊列。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修眉 每經編輯 宋思艱
每經記者 黃修眉 每經編輯 宋思艱
從今年初到3月13日,跟蹤150只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企業股票的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已攀升了11%,超過了除日本之外亞太地區其他指數的整體表現,也遠高于全球股市5.6%的增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年初至今,包括貝萊德集團、國際投行摩根大通在內的專業機構,多次推薦該指數涵蓋的港股內資股和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高盛則最新加入了看漲隊列。
年內三機構集體看好
本周一(3月13日),高盛駐香港策略師Kinger Lau及Timothy Moe等人成為最新推薦MSCI中國指數的國際機構。貝萊德集團、摩根大通和高盛這3家機構都將今年該指數所涵蓋的港股市場內資股和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評級,調整為增持或超配。
摩根大通在年初表示該指數將在年底漲至70點;高盛則將其對未來12個月MSCI中國指數的預期從68點上修至73點,意味著高盛預期該指數在2017年有望錄得接近25%的增幅。截至3月13日,MSCI中國指數收于48.6點。
高盛在最新報告中表示,“今年國內政策措施將會繼續為市場提供支撐。”
除此之外,上述三家機構均表示今年中國經濟擁有一個良好的開頭。因此,高盛經濟學家將第一季度GDP環比增長率上調0.8個百分點至6.3%,并將全年實際GDP增長預期小幅上調10個基點至6.6%;還將2017年及2018年中國股市的每股盈余(EPS)分別上修至13%和11%,這是該行月內的第二次上調。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與貝萊德集團(Black Rock)都強調了目前中國市場的入場時機。高盛駐香港中國策略師Kinger Lau及Timothy Moe表示,自2016年12月以來,A股及港股從高位回調了4%,仍然落后于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以及新興市場,為投資者創造了更加適宜的入場水平。
港股內資銀行股、地產股受青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1月時,摩根大通與專業投資機構貝萊德集團都推薦了MSCI中國指數。記者查詢MSCI(明晟指數公司)官網發現,該指數跟蹤在中國香港和美國上市的150只中國股票,前十大成分股主要為信息科技股和金融股,例如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中國建設銀行H股、中國電信、百度和網易等。
“該指數一半以上的成分股已是新經濟股,而擁有不良資產的銀行股在該指數中的比例已經從2015年的40%下降到今年初的25%,表明驅動該指數的動力在逐漸改變,”貝萊德集團管理跟蹤該指數的基金經理表示。
在本周一的報告中,高盛表示看好內資銀行股和內資地產股,分別將投資評級調升至“加碼”與“符合市場權重”。高盛對于電信、消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等防御類股并不熱衷。
記者注意到,著名財經雜志《巴倫周刊》也在近期對港股市場內資銀行股和地產股進行了分析和推薦。“年內美國將進行不止一次的加息,而又因港元和美元掛鉤,美聯儲提高聯邦基金利率時,香港金管局將跟隨其步伐加息,這將影響香港金融板塊”,《巴倫周刊》財經編輯斯蒂夫·希爾斯撰文表示,港股內資地產股更將會受益于南下的內地資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