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28 00:13:59
昨日(12月27日),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將聯合中國華融國際、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等數家公司,共同發起總規模達100億元的“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編輯 楊軍
每經記者 朱丹丹 每經編輯 楊軍
2016年以來,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布局已成為銀行、互聯網金融企業等搶灘布局的著力點。
昨日(12月27日),中國信貸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貸科技)宣布將聯合中國華融國際、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等數家公司,共同發起總規模達100億元的“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
“此次發起的母基金為綜合性基金,主要參與金融科技產業的權益類投資,并擬通過本基金出資發起設立子基金或者投資其他機構管理的專業基金。”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管理合伙人謝莎指出。
中國信貸科技執行董事盛佳向記者表示,希望發起設立此基金的合作方利用各自的產業資源、品牌等優勢,將其各自在并購整合,股權投資方面的豐富經驗和資源與本基金的投資標的公司深度融合,成立孵化聯盟,發揮“產業+資本”的雙輪引擎作用,為金融科技領域挖掘和培育具有潛力的創新性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各路資金競相逐鹿金融科技?;ㄆ旒瘓F研報顯示,金融科技近5年來吸引的投資額累積達497億美元,從2010年的18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91億美元,增長超10倍。
儲備項目覆蓋多個細分領域
據介紹,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的投資方向主要圍繞金融科技領域中以科技和渠道創新為驅動的模式,著重關注上下游產業價值鏈中具備核心技術和服務能力的領先標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智能投顧、移動支付等行業的優質企業。
“此次設立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除了要在亞洲金融科技領域打造領軍的龍頭企業外,還會以首次公開發行和上市公司并購退出為主要方式,為本基金的投資人創造高資本回報,同時完成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布局。”盛佳表示。
據記者了解,除前述機構外,此次參與亞洲金融科技并購母基金設立的還有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新時代信托等機構。
謝莎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該基金目前的儲備項目覆蓋金融科技的各個方面,包括基于大數據風控的消費金融平臺、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和交易處理公司、大數據個人征信公司、智能信貸服務提供平臺等,這些企業都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
有業內人士坦言,這是繼前不久中關村發起并購母基金支持科創企業后,國內成立的又一大規??萍碱惒①徎?,且此次投資范圍更加聚焦到了金融科技這片藍海。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母基金主要通過出資發起設立子基金的方式,實現資產配置的多元化,由于其強大的產業引導能力,無論是政府還是投資業內人士都將此視為未來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前述業內人士指出,母基金為私募股權提供的資金比例在歐美市場通常在30%~40%,但中國市場不到5%。市場化將是母基金未來發展的首要特色,包括資金來源市場化、投資決策市場化以及投資激勵機制市場化和退出機制市場化。
金融科技受各路資金青睞
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廣闊前景,正吸引一大批有眼光的投資者。
日前發布的《中國科技金融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初創企業投資領域的競爭漸趨激烈,其在2016年6月之前的12個月內,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擴大了252%,是世界其他金融科技中心的數倍。中國在未來幾年將繼續主導全球金融科技行業。“中國正在成長為亞太乃至世界范圍內領先的金融科技市場。”
“可以說,金融科技和創新技術的運用,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生態格局,無論是傳統金融機構還是科技公司都應把握這個難得的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到這個事業中去。”謝莎表示。
央行金融研究所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伍旭川曾表示,FinTech就是金融和科技這兩個詞融合在一起,它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創新,全面應用于支付清算、借貸融資、財富管理、零售銀行、保險、交易結算等六大金融領域,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
記者注意到,中國信貸科技今年來已通過收購、投資等方式加碼金融科技。今年5月,中國信貸科技宣布與世界領先的比特幣區塊鏈基礎設施供貨商和事務處理公司——BitFury簽訂協議,并投資其6.38%股權;還宣布擬收購越南金融科技公司(Amigo Technologies)51%股權。
中國信貸科技三季報顯示,期內金融科技業務錄得人民幣3.52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約55%,保持高速增長。其中,網上第三方支付、P2P貸款以及手機游戲業務分別貢獻收入達到人民幣1.28億元(同比增加51%)、1.87億元(同比增加267%)及0.37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未來所有的金融必將由技術驅動。未來10年,將看到機器人投顧、保險科技、區塊鏈等應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