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1-24 22:26:00
財政部的專項檢查將聚焦在2015年決算,而對部門決算至少選擇一個部門進行抽查,部門“三公”經費為必查項目。
每經編輯|胡健
每經記者 胡健
11月24日,財政部網站發布消息,決定自即日起,組織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以及地方財政廳(局),聯合開展地方2015年決算和2016年預算公開情況專項檢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專項檢查聚焦在2015年決算,對部門決算,至少選擇一個部門進行抽查,而部門“三公”經費為必查項目。
財稅專家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地方預決算更加全面地公開是新預算法的重點要求之一,對于推進財政改革,提高政府效率有重要意義,而“三公經費”作為接受監督的重點,更應該做到公開更細化,讓其“陽光化”。
要讓公眾找得到看得懂
近日,財政部印發《地方預決算公開操作規程》,著眼于解決地方預決算“看不懂”的情況。
2015年正式實施的新預算法首次對“預算公開”做出全面規定,“經批準的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應當在批準后20日內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向社會公開。經本級政府財政部門批復的部門預算、決算及報表,應當在批復后20日內由各部門向社會公開。”
此后相關配套文件陸續出臺,針對《規程》,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文件堅持問題導向,努力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如教育支出要細化公開到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初中教育約20多個項。
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開展專項檢查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強化地方根據新預算法的有關要求,做好預決算公開工作。
李文海說,預決算還是一個專業范疇,一般老百姓如果看到一份“半生不熟”的賬本,很難有準確清晰的判斷。“比如一個地區教育和醫療支出情況,如果只看到總數,確實不好評估這個是合理還是不合理,是多了還是少了,監督就無從談起了。”
此次專項檢查包含五大重點,分別是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細化程度和公開形式。檢查工作計劃于2017年1月20日前結束。財政部通知稱,將在檢查結束后,對各省(區、市)預決算公開情況進行量化排名,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追究相關單位和人員責任,典型案例將向社會公開曝光。
“三公”經費為必查項目
在針對地方預決算公開的檢查中,“三公”經費成為重點。
財政部將重點關注是否存在預算空轉、虛列收支問題。對政府決算,在收入和支出類別中,各選擇至少一個以上科目進行抽查;對部門決算,至少選擇一個部門進行抽查,部門“三公”經費為必查項目。具體檢查內容包含:是否將“公務用車購置和運行費”區分為“公務用車購置費”和“公務用車運行費”;“三公”經費決算公開是否細化說明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的批次、人數、經費總額;是否對“三公”經費預決算增減變化原因進行說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機找到一份陜西漢中市財政局2015年部門決算公開情況說明,對比考察這份決算公開的“三公”經費部分能否達到財政部的檢查要求。根據這份說明,陜西漢中財政局2015年公務接待費8.13萬元,較上年減少13.92萬元,降低63.13%;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32.31萬元,較上年減少18.08萬元,降低35.88%;出國出境費用為0。說明中還明確了2015年公務接待23次,共138人,并詳細解釋了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的相關情況。
李文海說,在中央厲行節約的要求以及相關監管措施越來越細化等背景下,“三公經費”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下降態勢。加強對于出國經費的審核監管,嚴格控制公務用車使用,以及暫停更新購置等都是降低“三公”經費的實招。
但違規現象也并非完全杜絕。據當地媒體報道,今年9月,湖南永州江華瑤族自治縣紀委監察局聯合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全縣各單位開展中秋前后“三公”經費專項督查活動,發現縣民政局、縣交通運輸局、縣住建局等8個單位,“三公”經費開支較2015年上半年同期上升較多,部分單位存在工作日中餐違規飲酒等問題。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