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9-20 01:29:4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孟慶建
◎每經記者 孟慶建
進入9月,手機行業“黑天鵝”事件頻頻出現。
在三星Note7電池爆炸聲音尚未平息之際,一位美國iPhone用戶在社交軟件上發文稱自己的iPhone7 Plus在任務繁重的情況下會發出噪音,之后不少用戶紛紛留言表示也有同樣的情況。該用戶還上傳了一個視頻來證實他的說法,從視頻中能夠聽到,iPhone7發出的噪音就像是一個接觸不良的喇叭。這名用戶隨后跟蘋果AppleCare取得了聯系,并得到了蘋果的回應,“可以換新機”。
事實上,不管是蘋果、三星還是魅族,犯錯的代價就是面臨被淘汰。
應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
在自主手機品牌中,也有不少企業被曝出安全問題。比如,魅族再次出現用戶安全隱患。這家9個月時間發布了15款手機的企業,2015年信息泄露事件風波剛過,今年9月份曝出操作系統被攻破,不少用戶遭遇黑客敲詐。
“我們為什么能這么快崛起,因為對手一直在犯錯誤,你都想象不到他們會在基本功上跌跟頭,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避免犯錯誤,一切以客戶為中心。”國內一家民營跨國企業高層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如此說道。
剛剛接任酷派CEO的劉江峰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酷派這樣的‘小公司’還有機會,我相信現在排在前面的幾家公司明年一定會有一家出問題,那就等著別人犯錯誤你去搶(市場)。”
如果只等著別人犯錯誤,爾后趁機吃肉,無異于守株待兔。但接著劉江峰的那種自信思考,我們能夠看到,在“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手機市場,總有一些規律可循。
在過度競爭的市場里,洗牌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情。摩托羅拉、諾基亞這些霸主的沉淪好像就是瞬間的事。近看還有HTC,2011年HTC站在了智能手機的風口,風頭曾蓋過三星,成為很多人的“第一部智能手機”,市值曾高達338億美元,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達到15%,安卓系統手機廠商排名第一。但4年后的今天,HTC的市值一度跌到僅剩65億元人民幣(約10億美元),低于現金儲備,其全球多輪次裁員以減少運營費用。
2014年,國內手機市場三星和聯想分列第一、第二。在公開渠道崛起的時候,聯想在中國市場已經幾乎看不到影子。曾任聯想執行副總裁的劉軍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三星和聯想自亂了陣腳,才有了華為和OPPO的機會。”
華為習慣將成功歸結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研發驅動創新”;OPPO、VIVO兩家步步高系企業將成功解釋為“消費者為導向”、“本分文化”。市場發展也證明了,把消費者放在第一位的企業活得更好、更長久。
廠商開始品牌投入競賽
事實上,即使不出現產品故障,要在當前智能手機市場維持增長已經十分艱難。IDC分析師上周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僅增長1.6%,2015年該數字為10.4%。手機市場進一步滑向存量競爭的時代。
而在存量時代,爭奪市場成本在快速增加。各大手機廠商開始品牌投入競賽,網絡廣告監測系統iAdTracker發布的月度數據,2010年,手機品牌的互聯網廣告投放費用還在2.1億元人民幣左右;到了2015年,這一數字已飆升至6.5億元。
今年上半年,華為、OPPO、VIVO成為中國品牌中全球出貨量的前三名。而從iAdTracker的廣告監測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華為、VIVO輪流承包著各月的線上廣告投放冠軍,OPPO的線上推廣量雖然沒有這么靠前,但也常年保持在前十。
競爭成本的增加,也在加速手機企業淘汰賽。今年8月,一加手機正式宣布,位于北京、上海兩地的一加手機最后的旗艦店(自營店)關閉。自此,線下自營渠道不復存在。
手機市場正逐漸成為許多小企業越來越玩不起的市場,稀缺的供應鏈資源、市場營銷成本、越來越緊張的專利戰局面,將中小企業資金鏈拉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