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6-30 00:43:00
基本零污染?當得知記者是來了解三維豐海后后,鹽湖區環保局的辦公室張主任脫口而出:怎么又是三維豐海的啊?張主任介紹,實際上,該企業在當地連續多年被舉報污染,環保部門年年對該企業有查處,且常要求其停產整頓。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黃晟
三問“零污染”
一套設備就能實現零排放?專家不信掀“舌戰”
三維豐海公司總經理侯新民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維豐海去年花了上千萬元從國外引進了一套最新技術的污水處理系統(二次蒸發器)MVR,基本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對于侯新民所說的MVR(二次蒸發處理技術)是否真的能夠做到零污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該專家表示,MVR技術雖然是目前國內最先進污水處理技術,但絕對做不到處理后無任何殘留物遺留。
這位專家認為,“一杯純凈水在經過濾芯過濾完后,濾芯上仍然會有殘留物遺留,更何況是化工廠生產后遺留下的污水。三維豐海化工在生產中肯定是要有殘渣排放出來的,蒸發后殘留的殘渣是有劇毒的,屬于危險固廢(固態、半固垃圾),唯一的方法就是焚燒,但必須要交給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
對于上述專家的答復,候新民最終承認通過MVR系統處理過的污水,是有少量的殘留物排除。由于殘留物數量很少,他們都是作為危險固廢來妥善處理的,并沒有外排。但是侯新民現場并沒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示該企業處理危險固廢資質的證明。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出MVR系統技術環評手續是否完善時,侯新民又解釋道:“我們之前用的是MBR(膜生物反應器式污水處理)處理污水,現在只是在原來的技術上改進而已,并且MVR系統處理目前正在測試檢修,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
運城市環保部門一位負責人就此告訴記者,目前三維豐海化工有限公司的MVR系統技改項目并沒有通過當地環保部門的驗收,在沒有取得相關環評手續同時,不得擅自生產,現在廠家卻在生產,事實上三維豐海化工已經屬于違規,會對此進行查處。
文件對比 多達9.4噸固廢哪兒去了?
三維豐海化工有限公司還出示了該企業的“環評報告書”和《危險廢物委托處理合同書》,在仔細查閱過這份合同后,環保專家表示,污泥的產生量與危廢合同所寫數據相差較大,“環評報告書上MVR產生的污泥量一年是9.6噸,而該企業危險固廢委托合同上所填寫的是0.2噸(活性污泥),這中間多出的9.4噸固廢去哪了?”
對此,三維豐海的工程師解釋稱,多出的9.4噸是按照全年幾個產品的生產量產生的危廢來定量的,“目前我們企業也就只生產純納,且訂單量很少,所以危險固廢實際產生量就沒有原先估量的那么多。”當時,針對環保專家提出嚴重質疑的“多出的9.4噸固廢去哪了”的問題,運城市鹽湖區環保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會派專人到企業進行細致的調查。并同時將相關調查結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饋。
數月過去,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時,仍未有收到運城市鹽湖區環保局對此的任何反饋信息。
村民多年投訴 就因為他們“眼紅”?
在采訪中,對于周邊百姓連續多年的投訴,候新民曾稱,村民都是“眼紅”企業發展。
而對這一情況,運城市鹽湖區環境保護局辦公室張主任也在采訪中提到,前幾年該企業的確存在過設暗管偷排化工廢水的情況,也給周邊的村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農作物損失嚴重。后期該企業對周邊農作物受損的村民進行了補償,并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對企業進行了停產整改,后期也整改到位了,連續多年至今仍堅持不斷舉報該企業的可能是當初對村民的補償沒有到位的部分村民所為。
三維豐海生產區
最新情況
最近又在停產整頓
6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再次前往運城市鹽湖區環保局就三維豐海相關情況進行采訪,該局陳姓副局長及辦公室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記者上次調查采訪后,該環保局里對三維豐海所在片區的日常環境監察工作進行了重新調整劃分,三維豐海原由解州環保所負責,現調整后由剛成立的龍居環保所負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后采訪了龍居環保所馬所長,馬所長表示,該所接管負責對三維豐海進行日常監察后,對該企業很重視,幾乎在該企業正常生產時每天都會前往進行監察,該企業舉報比較多,不嚴格監察害怕出問題,上級相關部門對該企業也很關注。目前該企業因為環境污染問題正停產整頓,“我們要求企業停產整頓到7月底”。
(實習生吳凡對本文亦有貢獻)
新聞鏈接:陽煤化工回應孫公司“三維豐海環保隱患”:若查實將要求依法整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