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經典報道回顧:一份財經大報的堅守與責任

每日經濟新聞 2015-11-06 01:46:26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張昊    

【公司報道】

2008年迄今,中國資本市場出現過一些已由證監會審核通過,但最終因媒體質疑而被取消上市的IPO事件,這其中《每日經濟新聞》就獨家報道了三起。通過這一系列專業、負責的新聞報道,有力地凈化了資本市場環境、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

戳穿立立電子資本騰挪術 為IPO監督報道的開山力作

2008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公司高管涉嫌掏空其他上市公司資產的內幕。立立電子掛牌上市計劃被迫推遲,證監會由此展開調查。立立電子最終未能上市,成為A股實施新股審核制度以來,第一例已過會但未能上市的IPO事件。這組報道也成為國內媒體IPO研究報道的開山力作。

報道天能科技IPO財務造假 促進資本市場凈化

2012年5月,《每日經濟新聞》關于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涉嫌財務造假的系列報道見諸報端,不但令天能科技IPO折戟,同時直視發行審核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相關人員被證監會從發審委注冊會計師委員候選人名單中剔除,有力凈化了資本市場。

揭露勝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 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2010年12月,《每日經濟新聞》獨家揭露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PO過程中涉嫌造假。勝景山河在上市當天開盤前被中止上市,二次過會時也未能通過審核。勝景山河上市造假事件被評為2010年經濟界十大標志性事件之一,這組報道促使管理層對A股市場的證券發行審核制度進行反思,證券監管及發行制度的相關改革由此發端。

曝光創業板首例造假上市 揭示發行制度漏洞

2012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關于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造假的系列報道,揭示了發行環節的巨大漏洞,該報道受到數百家媒體的轉載與跟蹤。在券商、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發行中介機構中引起巨大震動,許多中介組織學習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反思盡職調查。不少投行人士將新大地造假上市報道評價為近年來資本市場領域中的最佳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除了“公司報道”在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外,在投資理財領域,《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特定事件、行業、定期或不定期推出各類大型特刊,在金融界、投資界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每逢歲末,《每日經濟新聞》都為讀者提供精心烹制的“投資大餐”:從2008年末首次推出《復蘇2009》開始,2009年的《增長2010》、2010年的《矛盾2011》、2011年的《冬儲2012》、2012年的《起點2013》、2013年的《春寒2014》及2014年的《序曲2015》,因觀點明確,眼光精準,每期特刊都成為廣受投資人追捧的重要投資參考。

《復蘇2009》

于2008年12月27日推出,以《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為開篇,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中心觀點——“2009年,將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2009年,將是A股的‘復蘇之年’。”次年即2009年的一年時間里,A股走出觸底反轉行情,成為了當時熊市中賺錢機會最好的一年。

《增長2010》

經歷2009年復蘇之旅后,《每日經濟新聞》將2010年定位為“增長之年”,并提示投資人可能面對“增長的煩惱”。由于2009年的4萬億元流動性釋放迅猛,在通脹壓力下A股股指接連出現調整,與特刊表達的核心投資觀點“不謀而合”。

《矛盾2011》

2010年底,《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研究對來年市場發展趨勢提出關鍵詞為“矛盾”,充分揭示出2011年將面臨增長、結構轉型、產業升級、通脹、流動性、緊縮、房產調控等多種因素錯綜形成的矛盾沖突,對股市全年走勢看平,建議投資者靜候下一次機會。最終,A股市場走勢充分證明了這一判斷的準確性,同時,當期特刊中提示的唯一市場交易機會——并購重組類股票,在當年走牛。

《冬儲2012》

在2012年到來之際,《每日經濟新聞》給出了“冬儲”這一新概念,看空2012年股市行情。進一步具體到操作上,建議投資者在2012年需“抱團取暖,儲糧過冬”。而后續發生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2012年的A股市場起伏變化,很難尋覓到良好的投資機會。同時,當期特刊對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作出了履新政策猜想,高度契合后續管理層在施政上的決策舉措,充分彰顯出當期特刊的高瞻遠矚與先見之明。

《起點2013》

《起點2013》特刊給了投資者一個全新的視角。當期特刊分別從股票供應和減持套現、改革的觀望情緒、宏觀經濟繼續走弱、央行貨幣政策難以改變、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改變這五大因素入手,分析得出:2013年的股市仍然疲弱,雖然其間也可能出現行情波動,但很可能滬指會跌破2000點或1949點的前期低點。而當年A股滬指創出最低點為1849點,驗證了這一判斷的精準。

《春寒2014》

在經歷了疲弱的2013年后,《春寒2014》特刊以“春”字發出信號,股市的春天即將來臨,牛市的大門或將徐徐開啟;以“寒”字提醒投資者還需面對春天來臨之前的料峭春寒,牛市之路,并不平坦。最終2014年股市的走勢又印證了這一判斷的準確,在經歷了上半年的“春寒”后,從當年7月中旬起股市終于站在了牛市的門口。

《序曲2015》

自2014年歲末,股市出現的海嘯般上漲行情使得投資者恍若隔世,一時無法適應。在宏觀經濟面尚不容樂觀,金融體系改革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牛市來了嗎?每一雙焦灼的眼里都充滿了迷茫和疑問。而《序曲2015》特刊就已經初步應答了這些問題,冷靜下來就會發現,目前還只是站在牛市的大門口,目前出現的市場行情,也僅僅是牛市的序曲,真正的牛市,還要拭目以待!

每經記者 張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公司報道】 2008年迄今,中國資本市場出現過一些已由證監會審核通過,但最終因媒體質疑而被取消上市的IPO事件,這其中《每日經濟新聞》就獨家報道了三起。通過這一系列專業、負責的新聞報道,有力地凈化了資本市場環境、保護了投資者的利益。 戳穿立立電子資本騰挪術為IPO監督報道的開山力作 2008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寧波立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過程中,公司高管涉嫌掏空其他上市公司資產的內幕。立立電子掛牌上市計劃被迫推遲,證監會由此展開調查。立立電子最終未能上市,成為A股實施新股審核制度以來,第一例已過會但未能上市的IPO事件。這組報道也成為國內媒體IPO研究報道的開山力作。 報道天能科技IPO財務造假促進資本市場凈化 2012年5月,《每日經濟新聞》關于山西天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涉嫌財務造假的系列報道見諸報端,不但令天能科技IPO折戟,同時直視發行審核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相關人員被證監會從發審委注冊會計師委員候選人名單中剔除,有力凈化了資本市場。 揭露勝景山河涉嫌造假上市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2010年12月,《每日經濟新聞》獨家揭露湖南勝景山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IPO過程中涉嫌造假。勝景山河在上市當天開盤前被中止上市,二次過會時也未能通過審核。勝景山河上市造假事件被評為2010年經濟界十大標志性事件之一,這組報道促使管理層對A股市場的證券發行審核制度進行反思,證券監管及發行制度的相關改革由此發端。 曝光創業板首例造假上市揭示發行制度漏洞 2012年6月,《每日經濟新聞》關于廣東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造假的系列報道,揭示了發行環節的巨大漏洞,該報道受到數百家媒體的轉載與跟蹤。在券商、投行、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發行中介機構中引起巨大震動,許多中介組織學習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反思盡職調查。不少投行人士將新大地造假上市報道評價為近年來資本市場領域中的最佳深度報道。 【投資理財】 除了“公司報道”在資本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外,在投資理財領域,《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特定事件、行業、定期或不定期推出各類大型特刊,在金融界、投資界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每逢歲末,《每日經濟新聞》都為讀者提供精心烹制的“投資大餐”:從2008年末首次推出《復蘇2009》開始,2009年的《增長2010》、2010年的《矛盾2011》、2011年的《冬儲2012》、2012年的《起點2013》、2013年的《春寒2014》及2014年的《序曲2015》,因觀點明確,眼光精準,每期特刊都成為廣受投資人追捧的重要投資參考。 《復蘇2009》 于2008年12月27日推出,以《期待春暖花開的日子》為開篇,旗幟鮮明地表達出中心觀點——“2009年,將會產生大量的投資機會;2009年,將是A股的‘復蘇之年’。”次年即2009年的一年時間里,A股走出觸底反轉行情,成為了當時熊市中賺錢機會最好的一年。 《增長2010》 經歷2009年復蘇之旅后,《每日經濟新聞》將2010年定位為“增長之年”,并提示投資人可能面對“增長的煩惱”。由于2009年的4萬億元流動性釋放迅猛,在通脹壓力下A股股指接連出現調整,與特刊表達的核心投資觀點“不謀而合”。 《矛盾2011》 2010年底,《每日經濟新聞》根據研究對來年市場發展趨勢提出關鍵詞為“矛盾”,充分揭示出2011年將面臨增長、結構轉型、產業升級、通脹、流動性、緊縮、房產調控等多種因素錯綜形成的矛盾沖突,對股市全年走勢看平,建議投資者靜候下一次機會。最終,A股市場走勢充分證明了這一判斷的準確性,同時,當期特刊中提示的唯一市場交易機會——并購重組類股票,在當年走牛。 《冬儲2012》 在2012年到來之際,《每日經濟新聞》給出了“冬儲”這一新概念,看空2012年股市行情。進一步具體到操作上,建議投資者在2012年需“抱團取暖,儲糧過冬”。而后續發生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2012年的A股市場起伏變化,很難尋覓到良好的投資機會。同時,當期特刊對時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作出了履新政策猜想,高度契合后續管理層在施政上的決策舉措,充分彰顯出當期特刊的高瞻遠矚與先見之明。 《起點2013》 《起點2013》特刊給了投資者一個全新的視角。當期特刊分別從股票供應和減持套現、改革的觀望情緒、宏觀經濟繼續走弱、央行貨幣政策難以改變、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改變這五大因素入手,分析得出:2013年的股市仍然疲弱,雖然其間也可能出現行情波動,但很可能滬指會跌破2000點或1949點的前期低點。而當年A股滬指創出最低點為1849點,驗證了這一判斷的精準。 《春寒2014》 在經歷了疲弱的2013年后,《春寒2014》特刊以“春”字發出信號,股市的春天即將來臨,牛市的大門或將徐徐開啟;以“寒”字提醒投資者還需面對春天來臨之前的料峭春寒,牛市之路,并不平坦。最終2014年股市的走勢又印證了這一判斷的準確,在經歷了上半年的“春寒”后,從當年7月中旬起股市終于站在了牛市的門口。 《序曲2015》 自2014年歲末,股市出現的海嘯般上漲行情使得投資者恍若隔世,一時無法適應。在宏觀經濟面尚不容樂觀,金融體系改革中還有很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牛市來了嗎?每一雙焦灼的眼里都充滿了迷茫和疑問。而《序曲2015》特刊就已經初步應答了這些問題,冷靜下來就會發現,目前還只是站在牛市的大門口,目前出現的市場行情,也僅僅是牛市的序曲,真正的牛市,還要拭目以待! 每經記者張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