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5-04-14 09:17:57
市場風格轉換趨勢盡管過程可能較為波折,但已經開始并仍將持續。往未來看,進一步政策的放松、京津冀方案的推出、國企改革的推進以及新股發行速度的可能加快,整體上都相對更有利于低估值藍籌股而對高估值中小市值個股不利。
國泰君安
新平衡:牛市第三階段
一、牛市第三階段:“新平衡”
近期市場出現兩方面催化因素,使市場正在向新階段過渡:風險評價改善后的新平衡。本輪牛市的第一階段為2014年下半年的“大反彈”,其核心推動因素在于無風險利率下行推動增量資金迅速入場,市場風格特征體現為“搶藍籌、奪龍頭”,來勢兇猛;而第二階段為2015年1月開始的“大分化”,其核心推動因素在于市場風險偏好上升,體現為創業板指數在年初至今上漲超過70%,大幅跑贏上證50指數,節奏明快。
當前我們認為牛市即將進入第三階段,這一階段情緒將推動資金尋找市場洼地,藍籌與成長同漲,市場風格體現為“新平衡”。基于這種判斷,我們上調對上證綜指的目標到4600點(主要受益于低估值板塊,特別是上證50標的),同時上調創業板指數目標到3000點附近。這一階段市場波動將會增加,股權集中的個股將存在市場風險。
二、催化因素一:政策消滅改革路上的尾部風險
自“330”地產新政以來,穩增長政策加碼。伴隨著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市場對于政策進一步大幅放松的預期正在快速醞釀。在低通脹條件下,新的降準或降息的時間窗口正在快速打開;包括地方債置換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快速推動市場的風險評價階段性快速改善。此外,傳統銀行的改革、地產市場在新政策下的復蘇以及上證50期貨的上線等,都將為風格由成長引領轉為“新平衡”提供基礎。
三、催化因素二:估值差異明顯拉開,極端化的回歸
本輪牛市的大背景為經濟轉型,因此整個過程中伴隨現象是大量的并購重組(經濟轉型的微觀體現)以及成長和轉型對行情的引領。而進入牛市中期階段后,資金將尋找一切可以填平的洼地,這將促使極端化估值的回歸,這種資金行為在近期的港股和B股行情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四、“新平衡”下的投資邏輯
行業配置角度,我們新增推薦金融、地產估值洼地組合(興業銀行、保利地產、光大證券),并維持前期對工業物聯網(受益標的:積成電子、華中數控)、傳統行業轉型(TCL集團、駱駝股份)兩大領域的推薦。同時結合國泰君安金融工程團隊的研究,關注證保B、地產B、新能源B、環保B、醫藥800B五只行業分級基金。主題方面,推薦長江經濟帶主題(受益標的:江西長運、宜昌交運)、國企改革主題(中國巨石、國藥股份)、核電主題(受益標的:應流股份、久立特材)、大環保之新能源汽車(東源電器、科陸電子)。
國金證券
新起點 新高度
近期港股、B股等價值洼地受到資金追逐,其本質是風險溢價外延式拓展的一種表現。從歷史經驗來看,當風險偏好持續維持高位,那么風險溢價必定將從某一集中的板塊或區域向外部蔓延,呈現“普漲”格局,這個現象無論在A股內部板塊之間的輪動還是A股與B股以及與港股之間都得到了較好的驗證。
回顧這一輪上升行情,上證綜指自2000點上升至3000點,自3000點上升至4000點,跨越時間分別為7個月、4個月。站在當前4000點的時點上,我們認為市場已經進入了自我加強的正循環階段,市場震蕩上行趨勢很難發生實質性的轉變。
今年第4批30家新股將在本周進行申購,初步測算這次新股凍結資金規模在2.8萬億左右,與3月份凍結資金相當。我們預計這次新股集中申購仍然難撼資金面整體寬松,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新增資金量(銀行存款、銀行理財、其他投資品資金搬家現象日益明顯)遠遠大于了本次新股申購所凍結的資金量。
板塊配置方面,推薦四條主線:1)受益于無風險利率下行以及經濟系統性風險降低而直接收益的大金融、大地產;2)供給端調整受益的鋼鐵,制度紅利釋放的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交運;3)“互聯網+”市場風有望持續,建議積極關注計算機、傳媒以及智能電器、泛家居、醫藥電商等;4)事件主題方面仍然建議積極布局“一帶一路”、京津冀、中國制造2025、水十條、互聯網彩票等主題。
瑞銀證券
風口上投資者關注什么
過去兩周我們陸續拜訪了20余個境內機構投資者,廣泛交流了對市場的看法。無疑,市場情緒處于極度高漲,兩市交易量持續突破萬億;個股層面可以用“普漲”行情來形容:一季度六成股票上漲逾30%,三成股票上漲逾50%。但理性的投資者已經開始思考,什么因素可能刺破成長股泡沫?未來全市場回調的風險可能來自哪里?
我們一直提示成長股風險。不可否認,傳統基本面因素已無法成為下跌理由,但近期內地資金南下港股,從側面看出內地投資者開始回避高估值小股票而提前布局深港通,港股分流資金成為新的變量;對于大盤,我們已很少聽到投資者再討論宏觀風險,未來的風險或來自:1)股票供給,特別是銀行PB回到1倍后啟動再融資計劃;2)監管風險,收緊兩融業務,規范理財資金入市,調查違規披露公司等。從監管層態度來看,目前發生的可能性尚小。
本輪市場上漲的邏輯是新增資金,這些資金的配置是影響未來走勢的關鍵。比如今年年初以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雖然個數上小于10億規模的基金占近50%,但體量上90%的資金卻來自大于10億以上規模的資金。對于較大體量新入資金,創業板、中小板的PE估值水平已經超過96倍和64倍,我們認為創業板股票沖高后,如果繼續選擇加倉創業板等中小市值股票風險收益比已經不恰當,預計這些較大規模的資金將會配置低估值的藍籌股票。
重點推薦銀行、非銀金融和地產,同時推薦三大主題:深港通、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國企改革和整體上市。
興業證券
還有慣性加速沖高過程
短期大盤可能還有一段慣性加速沖高過程,動能在于:(1)金融(銀行、地產、保險、證券)及制造業、基建相關國企大盤股短期有催化劑,信貸資產證券化注冊制落地;招行推出員工持股計劃;A股市場一人一戶限制全面放開;國資委[微博]支持央企強強聯合用好股票市場;李克強總理視察東北、加強鐵路重大項目建設。(2)港股暴漲,A股金融股開始相對H股折價,金融股有望獲QFII等增量資金青睞。(3)一季度宏觀數據將公布,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繼續推進。4月以來短端利率明顯回落,“降準”預期強烈。(4)賺錢效應繼續正反饋,最新融資余額突破1.6萬億元,港股、B股補漲。
短期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價高漲幅成長股的風險收益比變差,4月中旬創業板構筑上半年頂部概率較大,建議降低相關股票的融資杠桿:(1)目前除了部分次新股仍處于市值小且研究關注度不高階段,大多數創業板公司短期股價或市值已反映了當前最樂觀的預期,后續行情需等待新的并購和新的故事。(2)從行為金融角度,市場最看好的互聯網板塊的一線龍頭股放量滯漲,應當引起警惕。
且漲且珍惜,從去年中期至今的全面牛市可能迎來第一階段的最高潮,高潮之后往往有休整:(1)立足大邏輯,此輪行情是直接融資、股權投資的大繁榮行情,讓此輪牛市走得更長是政策最優選擇。(2)借鑒常識,每一輪熊市都有像樣的反彈,而每一輪牛市也有調整。(3)來自行為金融的警訊。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