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01:01:13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袁君 發自上海
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 (以下簡稱渤商所)成為內地首個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的非銀行類機構。
昨日(12月17日),“渤海商品交易所現貨商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及鐵礦石、天然橡膠上市產品說明會”首站在香港舉行。渤商所宣布,聯手中國銀行正式啟動現貨商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以打通中國境內境外兩個交易市場。
渤商所董事長閻東升在香港表示,目前相關的配套政策已經出臺,管理辦法及制度逐項落地,與商業銀行業務對接已經完成,鐵礦石、天然橡膠等第一批國際化產品將陸續亮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展現貨商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算是一個制度上的創新,在試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可成為一種可復制的模式。
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貿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渤商所相關部門獲悉,渤商所此次聯合中國銀行推出跨境人民幣結算現貨商品的交易業務,意味著境內外企業可以通過渤商所的跨境人民幣電商平臺,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完成進出口貿易。
據渤商所內部人士介紹,目前,第一批在跨境交易所買賣的國際化產品是天然橡膠和鐵礦石,天然橡膠已在掛牌銷售,而鐵礦石也即將上市。境內外企業可以通過渤商所平臺在網上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來進出口已掛牌銷售的品種,實現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境外交易商也可以直接參與渤商所平臺交易,不受注冊地限制,類似一個“網上自貿區”。
專家認為,如果12月份外貿不出現意外,繼連續四年蟬聯全球出口第一大國之后,中國今年將毫無懸念再次登頂全球進出口規模首位。與之對應的是,境內外企業對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需求日趨強烈,特別是金屬礦產、電子制造、商品加工、石油勘探等領域。
閻東升表示,采用人民幣進行定價及結算,相比以往貿易方式,生產及貿易企業可簡化整體業務流程,同時規避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匯兌風險,并協助中國爭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
對于選擇香港作為路演首站,閻東升表示,香港是離岸人民幣主要結算中心,80%的結算在港進行。
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2013年4月9日,人民銀行批復渤商所成為全國首家現貨商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平臺。10月,人民銀行天津分行制定了 《天津市商品交易所現貨商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出臺了渤商所現貨商品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有關配套政策,并批準渤商所開立NRA賬戶 (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并通知各銀行為渤商所跨境交易人民幣結算做好技術與業務層面配套對接工作。
據悉,中國銀行率先實現與渤商所的對接,并順利完成業務流程測試。此外,包括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部分國內股份行和外資行也表示支持渤商所境外業務,積極尋求合作。
渤商所方面稱,接下來的4年,渤商所上市品種預計超過200個。
“我覺得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嘗試。”桑百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貨商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算是一個制度上的創新,同時在試驗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可成為一種可復制的模式。如果有更多的非銀行機構進入到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領域中,使得經營主體擴大,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工具。
德意志銀行在近日發布的2014年離岸人民幣市場關鍵指標預測報告中指出,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將升值大約2%~3%,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量將增長約50%,至6萬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在全球貿易額的20%左右。
桑百川認為,在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更多地使用人民幣來結算會受到國內交易商的歡迎,因為這將大大縮減貿易流程,節省換匯成本,同時還有利于釋放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