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7-04 10:11:23
倪愷坦言:“2012年,是奔馳中國并不成功的一年,對于奔馳來說是個沉痛教訓。這個教訓就是要關注中國用戶的需求,中國是個新興市場,但也是成熟的市場。”
在奔馳品牌的中國事業遭遇魔咒后,昨日(即7月3日)傍晚6點,奔馳罕見地公開進行自我批評和反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倪愷似乎希望全面扭轉奔馳在華的負面形象。因為遲到了幾分鐘,倪愷甚至主動順延了50分鐘,會議事實上直至晚上8點多才結束。
這是奔馳高層首次在中國提到教訓、唇亡齒寒,這也是三大豪華車品牌高層首次用這種方式出現。倪愷坦言:“2012年,是奔馳中國并不成功的一年,對于奔馳來說是個沉痛教訓。這個教訓就是要關注中國用戶的需求,中國是個新興市場,但也是成熟的市場。”
當談及奔馳銷量增長落后于競爭品牌寶馬、奧迪時,倪愷并未將責任推給經銷商、員工。他說:“2012年奔馳的問題,并非出在中國身上。問題何在?我認為首先還是(國產、進口)雙渠道的問題,這一模式不僅在中國行不通,在全球都行不通;其次,問題出在產品層面,產品的附加值沒有做好;第三,我們沒有真正理解中國市場;此外,在經銷網絡拓展方面不足。”
倪愷并未回避那封措辭嚴厲的對經銷商的電郵,他說:“這封信是為了喚醒大家,并非責怪任何人。在某些方面,4S店在代表奔馳品牌,因此我們需要改進。我們和經銷商唇亡齒寒,我們需要和經銷商一起面對。”
針對2012年奔馳經銷商大面積虧損的情況,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網絡發展高級執行副總裁李宏鵬表示:“去年經銷商有虧損,今年我們開啟了戰略合作伙伴支持方案,開辟綠色通道,以保證經銷商盈利。”
日前,關于奔馳德國總部派員調查奔馳中國相關供應商的消息被曝出,對此業內爭議較多。不看好者稱,奔馳在中國業績不佳、問題頻出,引發奔馳德國總部不滿,因此派員至奔馳中國及其在華伙伴處進行相關調查。北汽集團一位高層對此解釋說:“奔馳德國總部對奔馳中國進行調查,是慣例。”倪愷的回答位置可否,他說:“我們公司有內部的調查,是以獨立調查的形式出現,我沒辦法以我的位置來對這種調查做任何評議,以后也會公布相關的結果。”
2013年6月初,在深圳車展期間,部分消費者因為奔馳方面沒有解決他們遭遇的產品問題,所以采取了集體抗議。據了解,這些消費者購買的奔馳C級車車內空氣質量出現問題,但奔馳中國與北京奔馳方面并沒有給予及時的處理。昨日,倪愷表示:“這是事實,是我們售后服務的一部分,它和舒適相關,但無關健康以及安全,我們將對這些客戶提供解決方案。”
由于今年成為奔馳在華地雷爆發期,業內將矛頭指向奔馳中國在華的權利爭奪斗上。此前,戴姆勒集團在于德國總部設立了銷售支持機構——“中國銷售管理部”,但德方卻有借合并國內銷售渠道“降低”中方人員對外職務的嫌疑。2012年12月,奔馳合并進口和國產奔馳銷售渠道,建立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隨著業務的全面融合,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銷售公司高層承擔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職務。但有別于中國慣例,此前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銷售公司升為副總裁級別的多位中國高層或離職或對外職務降低,從梅賽德斯-奔馳中國銷售公司的副總裁,到兼任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監。此外,奔馳在華高層變動、人心不穩的傳聞四起,倪愷對此的解釋是:“我們的重點已經放到中國。近期我們CFO的人事變動很正常。”
與此同時,倪愷意味深長地表示:“任何人不能在一個崗位很長時間,這對于高管也有好處。”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