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3-03-07 09:18:31
每經記者 卓志強 發自廣州
履新半年,鞍鋼集團董事長張廣寧拋出的“占領華南”,正慢慢由口號變為現實。
3月5日,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張廣寧向媒體透露,鞍鋼集團已確定與廣鋼集團在“物流方面”建立主要合作,以達到雙方共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事實上,早在半個月前,鞍鋼集團與廣鋼集團的合作就已經開始。今年2月22日,鞍鋼集團以45%的股權比例成為廣州南沙鋼鐵綜合物流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沙鋼鐵物流園)第一大股東。資料表明,南沙鋼鐵物流園的投建方是廣鋼集團旗下的廣州金博物流貿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博物流)和廣州港集團下屬的廣州港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物流),兩者則分別作為南沙鋼鐵物流園二股東和三股東,而其負責人均為張廣寧在廣州的舊部。
作為華南市場的陌生來客,鞍鋼集團將會造成的威脅無疑都指向正在南方謀篇布局的寶鋼集團。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安海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寶鋼集團、武鋼集團等大型鋼鐵企業進入華南市場后兼并了部分小企業,形成了以廣西鋼鐵集團、廣東鋼鐵集團和華菱鋼鐵集團三大集團“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鞍鋼集團進駐華南市場,必然與寶鋼集團形成直接競爭,其產出的板材將通過南沙鋼鐵物流園直接流入華南市場,對寶鋼集團造成一定威脅。
聯手廣鋼集團
根據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金博物流和廣州港物流三方簽訂的意向書,增資入股后,三者持有南沙鋼鐵物流園股份分別為45%、40%和15%,南沙鋼鐵物流園則將更名為廣州南沙鋼鐵物流有限公司。鞍鋼集團在官網寫道,“此舉標志著鞍鋼在鋼鐵物流園開發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工商資料獲悉,南沙鋼鐵物流園成立于2011年7月3日,注冊資本8000萬元,其法人代表王亞的另一身份,為廣鋼集團總經理助理兼廣州廣鋼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而作為僅次于鞍鋼集團的南沙鋼鐵物流園股東,金博物流的法人代表孔憲鳴實為廣鋼集團總經理,廣州港物流法人代表周小溪為廣州港集團總經理,二人均是前廣州市委書記、前廣鋼集團董事長張廣寧的舊部。
事實上,上述合作早已納入議事日程。去年9月21日,也即張廣寧上任鞍鋼集團董事長第10天,由廣州市國資委主任黃偉林帶隊,廣鋼集團董事長張若生、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廣州港集團總經理周小溪集體到鞍鋼集團“做客”。按照鞍鋼集團彼時在官網公布的消息,這3家企業達成了一個共識:與鞍鋼集團合作,提升鞍鋼集團在廣州的市場份額,助其全面挺進華南市場。
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公司、金博物流和廣州港物流于今年2月簽訂的意向書則顯示,三者將以資本為紐帶,以出資額為限,設立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構,依法行使權力,履行義務。三方將在提供貨源、港口綜合物流服務包括大船運輸、駁運等業務方面開展同步合作。未來相關各方還將通過簽訂長期業務協議來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
“這個項目的額度不是很多,但是卻很有意義,物流以后是一個大方向,做好它對大家都好。”媒體援引張廣寧的話說道。
我的鋼鐵網資深分析師朱喜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作為進入華南市場的步驟之一,首先做物流而不是直接去建項目,這對鞍鋼集團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從銷售的角度來說,物流環節是更前端、更接近客戶的,相比之下,生產這塊則是屬于后端的。鞍鋼集團先把前端的、跟客戶聯系更直接的環節做布局,先將客戶環節打通。因為如果等項目建好了,再去建物流,那就晚了。”朱喜安說,先把物流這步棋下下去,是一種策略。
寶鋼將成主要對手
自去年9月執掌鞍鋼集團,張廣寧在上任伊始就放言要抄寶鋼集團后路,“用最短的時間占領華南市場。”
同年11月,隨著首批2.66萬噸鞍鋼牌礦渣微粉駛向廣州南沙港,鞍鋼牌礦渣微粉宣告首次打入華南市場。據報道,接下去的3個月,累計將有18萬噸鞍鋼牌礦渣微粉用于港珠澳大橋建設。
也是去年年底,由張廣寧帶領的鞍鋼代表團在廣州市及珠三角地區合作對接暨產品推介會上,與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珠海格力電器集團等13家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廣州市也與鞍山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鞍鋼集團進入華南市場,最主要的一點優勢是,張廣寧可以利用原來的一些資源,同時,對市場更熟悉一些。”朱喜安說。
根據鞍鋼股份(000898,SZ)2012年中報,東北是鞍鋼集團的第一大市場,其次為華東,華南則以主業收入70.74億元位居第三,這一數字相當于鞍鋼集團東北市場收入的一半。
在安海軒看來,鞍鋼集團是內地市場重軌鋼材品種供應最齊全的鋼鐵企業,其豐富的產品線對于華南地區的軌道交通建設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不過,其面臨的最大障礙則是寶鋼集團在華南地區的突出地位,寶鋼集團在華南地區長期建立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對鞍鋼集團擴張市場都會造成一定阻礙。
對此,朱喜安也認為,鞍鋼集團進入華南市場,面對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寶鋼系統。因為鋼鐵企業之于廣東市場,一般是沖著汽車、家電這種高端板材去的,在這方面,寶鋼集團可能有競爭優勢,因為它已經有一些合作的資源;此外,寶鋼集團也有先發優勢,因為它已經進入華南市場的時間比較長。
“對于鞍鋼而言,按照現在這種勢頭,華南市場應該會在它的區域銷售體系中有所上升,但難度確實挺大的。”朱喜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早兩年進來可能更好,因為寶鋼集團(湛江)和武鋼集團(防城港)的項目批了,現在的話,雖然需求空間也有的,但空間和競爭優勢相對比前幾年要弱一些。”
安海軒有些相似的看法。他表示,華南有寶鋼集團、武鋼集團等企業坐鎮,鞍鋼集團雖然產品線豐富,但其資源渠道、銷售渠道的布局相比寶鋼、武鋼仍稍顯不足,鞍鋼集團的物流園還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狀況還有待觀察。不過他同時補充稱,縱觀全國范圍,鋼鐵市場由“一家獨大”的情況比較少見,更多仍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