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3 01:02:28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陸慧婧 發自上海
今年“3.15”,《每日經濟新聞》推出了《基金60%倉位底限 成近5年來最大 “隱形殺手”》(詳見3月14日14版)、《業界激辯基金倉位放開與否監管層或說不》(詳見3月15日14版)兩篇報道,就打破基金持股底限予以了強烈呼吁。
半年之后,套在公募基金身上的這層“枷鎖”似乎開始松動!
時隔6年之后,上周,混合基金再次獲批“全攻全守”型產品——股票投資比例下限放寬至0水平,同時也可以達到95%的股票基金上限,如此“全攻全守”型產品的推出,是否意味著備受爭議的倉位底限問題,已經在政策上出現了松動呢?
全攻全守基金現身
上周,安信平穩增長混合型發起式基金正式獲批。據安信基金介紹,該基金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0~95%,同時債券倉位也不受限制;不過在基金投資范圍里,并未加入股指期貨投資,此外作為一款發起式基金,安信公司將用自有資金1000萬予以投資。
雖然僅僅是一則簡單的新基金發行公告,但業內人士則認為,其中0~95%的股票投資范圍所蘊含的信息可謂相當豐富,甚至可以說有些“石破天驚”的意義。
自2001年9月,第一只股票倉位下限為零的混合型基金——華安創新成立之后,陸續有32只允許零倉位的混合基金成立,其中2006年9月27日成立的博時價值增長貳號成為了最后一只這種類型的產品;更嚴格地來說,按照股票投資0~95%設計倉位的最后一只產品是在2006年8月成立的易方達策略成長2號。此后6年里,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基本在30%至80%左右水平。
顯然,通過上述統計結果我們不難看出,安信基金這種混合型產品的股票倉位向下達到0,向上達到95%,相比普通的混合型基金顯然都有了明顯變化。向下達到零倉位,這意味著在熊市中,基金經理可以完全清倉,從而規避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不必白白遭受損失;向上達到95%的上限,則意味著基金在牛市中可以考慮滿倉,從而最大程度的贏得收益。顯然這種改變給了持有人充分的選擇權。
對于這種倉位的改變背后是否意味著政策面的轉變,據接近安信基金的人士介紹:“會里放開混合型基金倉位限制,安信平穩增長不是唯一一只上報的產品,只是第一只獲批的產品。”
“其實混合型基金一直以來并沒有明確的倉位規定,只是2006年時出過一個不成文的指導,新成立的混合型基金倉位被規定在30%至80%。”某基金業內人士透露。
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部人士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零倉位混合型基金是否會大規模出現,還要看每個基金公司的情況,結合客戶需求,畢竟對基金管理要求更高。
“市場上各類型投資者眾多,其他的投資者能靈活調整倉位,基金不能空倉,這種說法也說不通。”一位資深基金業內人士稱,“此次混合型基金倉位的突破,顯然是一種轉變,其意義對于市場是深遠的。”
采訪中,記者雖然沒有了解到管理層的權威說法,但從基金公司反饋的信息來看,混合型基金倉位的突破意義顯然不言而喻,而這種突破能夠獲得管理層的批準,則是充分考慮了投資者的利益,對于倉位市場化的推進無疑是積極有利的。
隨著混合型基金倉位放開之后,對于股票型基金仍存60%倉位底限是否也會破冰呢?業內人士則看法不一。
“股票型基金倉位60%以上,是法規規定,如果修改將涉及相關法規變動,而混合型基金并不存在這方面問題。”上述基金業內人士表示,此外,如果股票型基金倉位放開,如何區分股票型與混合型基金兩種產品也是問題,“目前業內也并無聽到放開股票型基金倉位限制的說法。”
“股票型基金倉位限制沒有放開的必要,不同的產品給不同需求的投資者,這兩種產品各有優缺點。股票型基金牛市凈值上漲速度或許更快,即使混合型基金可以從0倉位達到95%,但是當大盤迅速轉向飆升,加倉可能來不及,而且后市也不是那么好判斷。”上海某基金投資總監分析指出。
或為業績雙刃劍
股票倉位限制的堅冰被打破了,但市場新的爭論也出現了,因為倉位的靈活,無論對于基金經理還是基金公司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考驗。
“理論上看,這意味著熊市中基金能夠通過空倉規避風險,牛市里幾乎可以滿倉操作,最大程度地賺取投資收益。但在實際操作中,這將加大對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考驗,倉位放開可謂投資的雙刃劍。”某券商基金分析人士表示。
其實這種擔憂并非杞人憂天,而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相當 “經典”的案例。
在2008年,寶盈鴻利在年末的小牛市反彈前夕,幾乎將股票倉位全部砍光。其2008年年報顯示,寶盈鴻利僅留下1783萬元冠農股份這一只股票,倉位降至2.5%。而在2009年二季度末,寶盈鴻利股票倉位迅速飆升至73.67%,幾乎已經達到契約規定的股票倉位上限。也許是因為在市場上漲末期才“急忙”追漲,在同期滬深300指數單邊上漲26.27%的市場環境下,大幅加倉后的寶盈鴻利二季度凈值漲幅僅為4.45%。反彈前夕減倉到極致,大跌前夕加倉到極致,這種錯誤判斷的背后,其結果不言而喻。
實際上,自2006年起,A股歷經牛熊轉換,除了寶盈鴻利操作一度大起大落,其他31只混合型基金,倉位均鮮見大幅波動。東方龍混合、華夏穩增、易方達策略成長、易方達策略成長2號、海富通強化回報5只基金股票投資倉位均在0至95%之間,除去基金成立第一個季度的建倉期,近7年間5只基金股票倉位最高為93.37%,最低也高于40%,從未達到倉位規定的上下限。
“基金很少采取空倉操作,一方面因為基金經理對大盤的判斷并不具備確定性,另一方面也與目前公募基金看重相對收益,采取相對排名的考核機制有關。”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稱,基金經理在操作中,不太可能與同行存在太大的偏離,空倉和滿倉,輸贏的概率都很大。
與近期新成立的混合基金類似,陽光私募的倉位也并無任何限制,然而,相比公募基金,私募近幾年業績分化顯著。
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之前成立的股票下限為零的混合基金,最近三年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最高為南方寶元債券的7.45%,最低為南方穩健成長混合的-30.99%。同期所有主動型權益類公募基金(不含QDII)最近三年業績在-46.51%至15.33%之間,而同期陽光私募,既有浦江之星6號三年回報高達103.50%,也有時策1期慘跌72.69%。
“一方面,私募基金目前采取管理費加上超額收益提成20%,收益來源不一樣,運作策略也不一樣。”好買基金首席分析師曾令華稱,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信披透明,基金空倉后若業績不好,承受的壓力比較大,私募這方面環境相對寬松。
“一類投資產品的業績,不僅取決于基金經理對后市判斷、倉位比例,還與管理費提取模式、業績考核等多種因素相關聯。”上述基金投資總監表示。
“絕對收益”破冰
“之前存在倉位限制,權益類基金只能做相對收益產品。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資下限擴至零,更大的意義在于公募基金今后可以設計絕對收益產品。”某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指出。
記者了解到,此前因為混合型基金股票倉位下限可以接近零,匯豐晉信及大成基金發行了兩款2020生命周期基金。隨時間推進,此類基金風險會逐步降低,投資于固定收益類工具比例增加,最終權益類產品投資比例將下降至0~20%。而隨著這類混合型基金暫停面世,此類產品也一度停滯。
伴隨著混合型基金倉位重新放開,天弘基金近期也首發安康養老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0~30%,繼續探索養老型基金投資模式。
另一方面,基金專戶及陽光私募由于沒有倉位限制,在追求“絕對收益”之路上先行一步。2011年7月11日,陽光私募正式試水股指期貨,開啟了私募基金“對沖模式”。
“之前成立了一款對沖產品,主要利用衍生品股指期貨,采取市場中性策略,對沖現貨系統性風險,目前正在構建安全墊,逐步增加倉位。”翼虎投資余定恒指出,目前陽光私募做對沖基金領域這塊有很多流派,對沖基金要求凈值不能有大幅度的回撤,投資會偏謹慎。
今年6月,國投瑞銀成立期指套利“一對多”專戶,運用商品期貨套利和股指期貨套利及對沖策略,利用價格存在關聯關系的證券、期貨之間的定價偏差獲取收益。
“倉位限制越少,產品設計就越靈活,”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總監繼續分析,若權益類基金倉位突破零下限,或放寬至100%之上,就可以引入做空、融資融券操作。
“絕對收益不是只靠倉位實現,還與整個市場的投資工具及投資者的成熟度相關。”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表示,隨著混合基金倉位放開,在探索“絕對收益”路上,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與基金專戶、陽光私募未來將處于競爭平臺上。
顯然,如何利用好這次“破冰”,是值得各大基金公司深思的,因為利用好了,不僅僅牛市能夠吸引投資者的參與,熊市中同樣能夠賺錢,而這種產品才應該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也是能夠推動基金市場長遠發展的。
“訂悅2013”—— 《每日經濟新聞》大征訂活動,訂報有禮。http://www.yzzcjy.com/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