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30 01:36:56
我們策略是投有安全邊際的股票,比如信息技術、環保和品牌消費以及現代服務業。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朱秀偉
每經記者 朱秀偉
PMI連創新低,5月工業企業利潤急速下滑,種種跡象表明,經濟超預期的“壞”。在這樣的背景下,股市亦是“節節敗退”,2200點在本周曾不止一次告破。
在降息、降準已相繼出手的背景下,如何“救”經濟又一次成為焦點,其中“放松房地產”成為市場討論最多的手段之一。那么放松房地產調控是否有用?調控放松又會帶來怎樣的后果?
最近,明曜投資董事長曾昭雄對此進行了專項研究,并與《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
中國經濟不能再靠地產
NBD:最近關于房地產調控是否要放松、房價是否會再一次上漲的討論很多,對于地產放松與否您怎么看待?
曾昭雄:最近我們進行了一項統計,旨在從2000年到2012年的商品房銷售面積、商品房銷售額及其與GDP的對比數據間尋找相互關系。結果發現,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占GDP的比例從2000年3.6%已增加到了2011年的12.54%。只要房地產每年增長10%,對GDP的貢獻就能達到大約1%,這還不包括裝修、家具、家電等行業。所以為什么大家一覺得經濟不行了,要“保增長”就說到把房地產刺激起來,因為沒有其他任何一個行業能有房地產這樣大的影響力。但問題是我們認為不能再這樣了,中國經濟不能再依靠房地產了。
NBD: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曾昭雄:我們來看看美國的情況。首先看房地產銷售額占GDP的比例,在2011年以新房銷售測算為0.55%,不到1%,而中國是12.54%,2010年甚至超過13%。美國如果加上二手房的銷售額,這個比例為6.8%。在次貸危機爆發以前的2006年,美國新房銷售占GDP比例為2.4%,也遠低于我國;如果加上當時的二手房銷售,占比為14.1%。那我國目前新房銷售占GDP比例就接近13%,加上二手房這個數據就會很“恐怖”,已經達到美國在次貸爆發前的峰值。所以房地產不能再漲了。
NBD:除了美國了,其他國家或地區是否也是如此?
曾昭雄:我們可以再看看日本。日本在資產泡沫破滅前,房地產市值是GDP的6倍。現在我們已經接近這個數了。我們在2009年曾測算過,當時大概是4.5倍,2010年、2011年加起來又銷售了大概11萬億元的房子,而且房價還漲了,加起來將十分接近日本在房地產泡沫破滅前的情況。
NBD:這是否跟房價有關?
曾昭雄:我們再來看看房價的情況。以北京為例,一套標準的普通商品房,價格大約是每戶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日本在資產泡沫破滅前也是在20倍以上,兩個數據很接近,但日本目前的情況是不到10倍。美國目前大約是2.82倍,2006年次貸危機爆發前不到4倍。而在我國城鎮的平均水平為7.2倍。很顯然,居民的收入水平不能支撐房價再漲了。
NBD:這是否也會影響消費?
曾昭雄:儲蓄的增加是比不上房價的上漲的,所以居民的儲蓄變相被房地產所“挾持”,而且每個月還要還房貸,勢必影響消費。我們的財富不能支撐房價再往上漲了,不能再支撐房地產的銷售按有些人期望的每年以10%增加。
NBD:支撐房價進一步上漲的理由是剛需旺盛嗎?
曾昭雄:現在很多人在講剛需。剛需是什么,目前我國城鎮居民自有住房的比例占到80%,所以在中國剛需就是結婚買房,每年增加的剛需大多是新結婚的。去年是過去10年以來結婚的高峰,因為大家都想要“龍寶寶”,超過1200萬對結婚,但去年我們新增的住房為1100多萬套,這還只是商品房,還沒算保障性住房等,所以是能夠滿足真正的剛需的。當然,不排除在某段時間內,市場因為剛需而放量,近一段時期就是這樣的情況。
經濟下滑提供轉型機會
NBD:如何看待房地產與GDP的關系?
曾昭雄:有人覺得不放松房地產,GDP增速可能會回落到7%,但其實經濟有它本身的規律,而我們的房地產泡沫已經接近日本泡沫破滅前的狀況。未來希望GDP能靠別的產業帶動,同時能把房地產的增長控制住。
NBD:誰能來填補房地產的“空白”?
曾昭雄:房地產也是從占GDP3.6%,發展到現在占比接近13%的。其實,某些行業可能就是12年前的房地產,只要能給它政策刺激,它就有可能從占GDP的3%發展到超過10%。
NBD:能否舉例說明?
曾昭雄:比如我們的信息服務,加在一起占GDP的比例可能也只有3%~4%。雖然我國的網民數量早已超過美國,但我們的網速呢?能跟美國比嗎?我們拿著筆記本電腦到公開場合能上網嗎?我國企業的IT應用是否很大?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過也要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信息技術領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現在國家規劃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信息服務也是其中之一,雖然在基礎軟件上跟美國等先進水平還有差距,但在應用、在電子元器件方面,我們已經走在世界前列。所以雖然信息服務行業現在沒法跟房地產比,但10年之后,也有可能占到GDP10%。環保行業也是一樣。
未來經濟增長要靠新的動力,不能再靠房地產、靠盲目擴大鋼鐵、水泥產能等投資來推動。反觀信息技術、環保的發展,則能夠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NBD:我們怎么去看這輪全球經濟的危機?
曾昭雄:對我們來講,這是風險也是機會。如果不出現這種情況,經濟表面上還是很好,出口很好,人民幣還是升值,外部的資金還會流入中國,貨幣的供應越來越大,我們的資產價格繼續上漲,房價會繼續向好,投資需要也會很強,鋼鐵、煤炭、水泥都很好,那我們的經濟沒有調整的機會。經濟增速慢下來沒有關系,但要提高質量。日本GDP增速下降到6%~7%甚至3%~4%的時候,誕生了索尼、豐田這樣世界級的企業。
看好信息技術
NBD:接下來還需要什么政策?
曾昭雄:貨幣政策繼續放松,把利率降下來。至于貸款放給那些企業,這應該讓市場去選擇,讓銀行去選擇。
NBD:在產業政策方面呢?
曾昭雄:還會圍繞七大新興戰略行業和“十二五”規劃來。
NBD:您如何看待二級市場的整體走勢?
曾昭雄:既然經濟還在調整,整體的走勢也會是以調整為主。從2009年到現在,整體來看,傳統行業在下降,新興行業在增長,醫藥、消費、信息技術,經濟的變化其實已經反映在市場的變化中,只是有時候反應過度了。總體來講,市場正在反映經濟未來的變化。
NBD:現在的市場對場外資金似乎缺乏吸引力?
曾昭雄:還是需要時間。現在經濟正在下滑,一旦經濟好起來,從中期看,還是看好股市的,不過也不會出現像2006年的爆發式增長,現在主要靠一些新興行業的力量,指數未來可能是緩和的上漲,但有些股票會走得很強。
NBD:如何看待銀行股?
曾昭雄:其實銀行本身并沒有跑輸市場,從2008年低點算到現在,不少銀行股的累計漲幅都是超過上證指數的漲幅的。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市盈率為什么怎么低?原因在于,過去幾年銀行利潤漲得很快,比股價漲得還快,主要是貸款放得多,在資產擴大的同時,不良貸款比例卻很低,這種狀況未來是不能持續的。我們做個測算,經濟增速放緩1個點,壞賬比例會上升1個多點。簡單來看,銀行股的確很便宜,但相比其他個股也未必就便宜很多。
NBD:今年的投資策略是什么?
曾昭雄:我們策略是投有安全邊際的股票,比如信息技術、環保和品牌消費以及現代服務業。這些企業會代表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們想的是未來3到5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