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3 01:03:55
自2011年6月,美國財政部已經允許中國央行對接美國國債競標系統,跳過華爾街的一級交易商,直接購買美國國債。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每經記者 印崢嶸 發自上海
據外電報道,自2011年6月,美國財政部已經允許中國央行對接美國國債競標系統,跳過華爾街的一級交易商,直接購買美國國債,這是迄今為止美國財政部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外國官方建立直接合作,凸顯中國作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海外持有國地位的重要。
央行相關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涉及外儲投資最好去問外管局。”不過央行并未否認這一消息。記者隨后聯系了外管局,外管局并未做出正面回應。
雖然開通了“直通車”,但是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持續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 “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在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同比負增長的趨勢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動能存疑。
外電:中國購買美債有“直通車”
據路透社昨天(5月22日)報道,美國財政部已經允許中國央行直接利用計算機連接美國國債競標系統,不用通過華爾街的一級交易商就可購買美債,且中國2011年6月底首次使用這種方式購買了兩年期美國國債。
不過,美國財政部給予中國央行的“直通車”服務僅限于國債標售環節,如果中國央行想要賣出自己持有的美國國債,仍需通過華爾街銀行作為中間商。
據悉,這是美國財政部第一次與外國官方機構建立直接合作關系。對中國而言,這種新的操作方式并不能節省任何傭金支出,但避開交易商有助于保證交易過程的私密性,防止外界知悉大規模下單而抬高價格。
為了保證交易系統的安全性,美國財政部還升級了有關中國參與競標的系統。報道指出,這種合作關系就像是美國財政部給予中國的特殊優惠待遇。
美國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3月,中國共計持有1.1699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緊隨其后的日本持有1.083億美元。不過,直到現在日本央行仍無法直接參與美國國債拍賣,需要通過華爾街銀行才能買美債。
與中國以央行購買美債不同,日本的美國國債大多由民間持有,如社保基金、私人養老基金、家庭等。
據業內人士透露,外管局下屬的外匯交易司設有交易室,但是一般不直接交易,而是把資金分批委托給一些機構管理。這些交易員作為政府職員,不可能享受和金融機構員工一樣的激勵制度,因此新的操作方式對交易員的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持續購買動能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但中國并不是最大的持有方。2011年中,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社保基金持有2.6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占比19%;其次是美國財政部1.63萬億美元,占比11.3%;隨后是中國占比8%,美國家庭6.6%,日本6.4%。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張陶偉指出,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至今還沒有一種資產具有美國國債的規模和穩定性。
美國5月22日起標售990億美元付息債券,美國政府將先標售350億美元兩年期國債,5月23日再標售相同金額的五年期國債,24日則標售290億美元的七年期國債。
但因5月18日美國七年期公債收益率創下1.135%的紀錄低點,引發美國國債存在泡沫的疑慮,美國國債價格連續第二天下跌。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分別增加4189億、3984億、4717億和3848億美元。可見金融危機以來,2010年外匯儲備增長達到峰值,近年來同比則呈負增長狀態。
對沖基金經理張敏杰認為,按照歷史數據估算,2012年中國外匯儲備或增加3100億至3200億美元,如果FDI出現流出,影響外匯儲備增值。在此背景下,中國持續增持美國國債的動能可能不足。
截至2012年3月,日本持有美國國債和中國僅相差869億美元,意味著日本很快就可能超越中國成為美國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