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0 01:48:09
關于“充電”還是“換電”的爭論,已經成為我國電動車領域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繼國家電網牽手南方電網成為換電模式的擁護者,工信部卻在牽頭制訂充電接口國家標準,并表示該標準在國家標準委批準后,將在25個試點城市實施。
每經編輯|劉衛琰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劉衛琰 每經記者 祝賀 發自北京
關于“充電”還是“換電”的爭論,已經成為我國電動車領域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繼國家電網牽手南方電網成為換電模式的擁護者,工信部卻在牽頭制訂充電接口國家標準,并表示該標準在國家標準委批準后,將在25個試點城市實施。
相關部門針鋒相對的做法,引發我國汽車企業開始排行列隊。東風集團、比亞迪集團、北汽集團等站在“換電”模式的隊伍里,而寶馬、日產、大眾、江淮等企業則成為插電模式的主要擁護者。
充電換電陣營分化
所謂“換電模式”,是指電動車駛入充電站后,并非停在那里花上幾十分鐘或者幾個小時,通過外接電源來充電,而是用幾分鐘換上一組充好電的電池,免去了排隊等候。
“充電”與“換電”爭論的起因,要追溯到去年。一年前,國家電網高層曾與國內多家汽車企業達成共識,推出“換電為主”的商業模式,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電池將由國家統一購買、消費者租賃的方式提供。隨后,南方電網也加入,成為換電模式的擁護者。
在國家電網發布 “換電為主”的商業模式之后不到半年的時間,作為充電模式的倡導者工信部,突然發布了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的四項國家標準,并隨后牽頭制訂了充電接口國家標準,表示該標準在國家標準委批準后,將在25個試點城市實施。
隨著充換電模式方面的矛盾升級,我國汽車企業也開始為矛盾雙方搖旗助陣。
比亞迪汽車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目前比亞迪的電動車以充電式為主,但是我們在研發電池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換電模式電動車也將很快走入市場。”按照北汽集團的新能源規劃,該集團在實現威旺306EV和純電動Q60FB的量產之后,將主要致力于換電模式電動車的研發。
相對于擁護換電模式的企業,充電模式企業的擁護者也不少,寶馬就是其中之一。大眾集團也將把E-UP、高爾夫電動版,以及奧迪A3電動版引入中國,這幾款車均為插電模式。
不管是充電模式還是換電模式陣營,力量均十分強大,都在為自己的方陣做著不懈的努力,當然他們的付出也是因為看到了兩種充電模式各自的優劣。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認為,“換電模式使賣汽車的不用收電池錢,買汽車的不用付電池錢,不管是廠家還是消費者都能夠節省不少成本。”
然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航卻認為,目前我國電池生產技術還不成熟,如果按照每款車3~5塊電池生產,成本太高。“在電動車起步階段,不適用換電模式”。
另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在美國、日本電動車發展相對較快的國家,均使用充電模式為電動車補給,在我國電動車剛剛起步的階段,推廣充電模式是最好的選擇。
模式背后的利益之爭
模式之爭的背后有一只無形的手在發揮作用,那就是利益。
對于擁護換電模式的企業,他們大多有較強的電池研發能力,或者已經有量產化的電池。東風汽車亦如此。有消息稱,去年東風汽車已于去年開始籌資興建一個鋰電池公司。如果換電模式成為主流,電池生產企業將能夠獲得豐厚的利潤。
對于推崇充電模式的生產企業來說,不管是大眾還是寶馬,其充電式電動車已經量產或已有量產計劃,并決定近兩年引入中國。就國內車企來說,奇瑞、江淮、一汽、上汽等汽車企業和集團也已經開發出充電式電動車,不少車型已經步入試運行階段。“如果使用換電模式,需要重新為中國市場開發產品,增加的成本也可想而知。”寶馬(中國)的一位內部人士坦言。
同時有企業表示,將電池拿走是動了他們的“奶酪”。也就是說,如果整車企業放棄電池將不會獲得國家的補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