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22 00:27:30
近日,歐美經濟數據讓人失望,利空頻發。8月16日,德法舉行峰會。兩國領導人并沒有帶來發布統一歐元債券的可能性,并拒絕了增加債務拯救基金數額的計劃。至此,歐洲債務危機蔓延能否有效控制變得更難以預測。
隨后,在歐元區內部,包括奧地利、荷蘭、斯洛伐克等國先后要求希臘為新救助貸款提供抵押。分析人士悲觀預言,這可能導致希臘新一輪救助計劃宣告流產。
在歐債危機下,歐洲各國經濟也面臨危機。德國的第二季度GDP數據中,GDP季率初值為0.1%,遠差于預期的0.5%和前值的1.5%。歐元區第二季度GDP年率初指為1.7%,差于2.5%的前值;年率初值為0.2%,差于預期的0.3%和前值的0.8%;
除了歐債危機,美國的經濟數據也差強人意。美國勞工部周四公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截至8月13日當周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增加9000人,至40.8萬人,為一個月來最高水平。這表明,就業市場的恢復依然很艱難;此外,美國7月份成屋量價齊跌,住房市場無回暖跡象。NAR周四公布,經季節因素調整后的7月份成屋銷量較6月份下滑3.5%,折合成年率為467萬套。此前預計,當月成屋銷量增加4.0%,折合成年率為496萬套。報告顯示,7月份美國四大地區中有兩個地區的成屋銷量較前月下滑。
在上述悲催數據公布后,摩根士丹利18日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調整為3.9%,低于先前預估的4.2%;明年的預測也從4.5%下修到3.8%。對于歐洲,摩根士丹利將2011年經濟增長預估由此前的2%降至1.7%,2012年經濟增長預估由1.7%降至0.5%。對此,摩根士丹利的理由是歐美近期政策失當,各國將進一步緊縮財政,而且市場信心日漸萎靡。與此同時,高盛也下調了全球GDP增長率預期,將2011年和2012年的全球GDP增長率預期分別從4.1%和4.6%下調至4.0%和4.4%。其中調整幅度最大的便是美國和歐元區。
目前,與其說全球已陷入歐美債務危機,還不如說更是陷入到了對歐美經濟危機的恐慌中。
全球股市暴跌不佳的數據再次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并反映到股市上。
首先是歐洲股市。北京時間周四15時,歐洲股市開盤后大幅低開,隨后一路走低不見絲毫反彈。六個半小時過后,美國股市開盤也現大幅下挫。
截至當日收盤,法國CAC、英國富時100、德國DAX指數的跌幅分別為5.48%、4.49%、5.82%。美國道瓊斯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的跌幅分別為3.67%、4.46%、5.22%。
歐美股市的隔夜暴跌也讓亞洲股市周五再次出現普遍低開。截至收盤,漢城指數跌幅最大,高達6.22%,日經225指數的跌幅達2.52%。香港恒生指數、臺灣加權指數跌幅也超3%。
A股方面,周五滬深兩市股指均低開超過1%,隨后雖略有反彈但量能不濟,隨后逐步回落。至尾盤,在銀行股的帶領下反彈稍見起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的跌幅依次為0.98%、0.99%、0.53%、0.36%。
顯然,A股指數在全球股市中跌幅最小。
/內憂/資金進場存兩大憂慮 從近段時間的走勢看,歐美股市成為拖累A股重要因素。但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哪怕沒有歐美危機,當前A股也至少面臨以下兩大擔憂。量能萎縮 反彈乏力量在價先,沒有量能的支持,任何反彈都會無法持久。
8月9日~8月16日暴跌中,量能逐步下降,與指數的上升形成持續背離。周四A股午后出現大幅殺跌,而這出現在歐美股市開盤前。
根據“真實換手率”指標(真實換手率=區間日均成交額/區間流通市值*100%)來看,情況會顯得十分明朗。記者曾測算指出,歷史上滬指突破3000點的四個月份2007年3月、2009年7月、2009年11月、2010年11月的真實換手率分別為3.78%、2.42%、1.8%、1.5%,。
2011年6月,滬指日均成交額為890.4億元,據Wind數據顯示,流通市值為147566億元,以此計算,真實換手率為0.6%;2011年7月,滬指日均成交額為1104.25億元,流通市值為145367億元,真實換手率為0.76%。7月份的真實換手率高于6月份,構成了反彈的動力。
2011年8月的前15個交易日,滬市單邊日均成交額為873億元,以7月份的流通市值145367億元計算,真實換手率再次回到0.6%的水平。如此低的換手率,自然無法促成有力的反彈。
通脹難降 融資高企量能從盤面上決定了A股反彈之難。而在基本面方面,利空因素也困擾A股,使得場外資金不敢進場推動量能再上一個臺階。記者發現,目前制約資金進場的利空有兩方面:
一是通脹是否真的得到控制,政策是否真會放松。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CPI的下降恐不會一蹴而就。目前,豬肉價格在三周下跌后出現反彈,市場更愿意相信,CPI比較大幅度的回落依然要等到9月份以后。而在政策方面,央行會議指出,當前國內通脹預期依然較強,穩定物價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旦政策松動就有反彈的可能。
二是融資壓力仍然高企。本周,A股市場共有10只新股上市,涵蓋了滬市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A股市場擴容壓力沒有因為股市下跌而有所減緩。除此之外市場還擔心銀行股再融資,截至7月底,13家上市銀行公司公布了募資計劃,規模超過了4100億元。
而8月15日,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對商業銀行債權、房地產相關貸款、住房抵押貸款差別風險等權重作了要求。
根據平均9%的資本下限要求測算,此次資本新規大致形成4500億元左右的資本虧空。其中,5家大行大約增加3萬億左右的風險加權資產,形成接近3000億的資本虧空。由于目前5大行的資本水平已經沒有緩沖,這些資本虧空會直接體現在2012年~2013年的再融資要求上。
/尋底/8月9日就是底? 在6月20日形成階段性低點2610.99點之后,市場本來指望在7月就完成二次探底,但7月下旬的大幅下挫讓希望落空。如今,市場又期望8月9日的階段性新低2437點可以作為二次探底的底部,這次能成功嗎?縮量下跌 曙光初現反彈中縮量是個壞事情,下跌中縮量就不見得是壞事了。
記者發現,在昨日的跳空下跌中A股成交量并未放大,這與之前跳空下跌中出現放量完全不同,必須引起注意。
首先,由于8月9日以來反彈的力度和時間都有限,且距前期高點較遠,所以此時跳空下跌已難有恐慌性拋盤,套牢資金不會輕易割肉了;其次,跳空下跌中的縮量往往帶來隨后的反彈。
記者統計顯示,自4月18日出現階段性頂部3067點以來,滬指共經歷了五次 (階段)跳空下跌。
這其中,4月25日、7月25日、8月5日的三次跳空下跌均出現放量,隨后則是繼續下跌。而6月15日~20日的跳空下跌則是連續縮量,隨后便形成了“七翻身”反彈。
8月19日,滬指再次跳空低開,但量能并沒有放大。這與6月21日前的縮量跳空下跌有些相像,這會是黎明前的黑暗嗎?
獨立行情五大背景黑色星期五,A股各主要指數的跌幅均小于1%,遠少于歐美股市以及周邊股市,獨立性猶在。
記者認為,A股若要走出獨立行情,存有五大有利因素:
其一,從以往經驗看,A股走出獨立行情并非不可能。如2008年12月~2009年3月。在同樣經歷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后,中美兩國的股市都在尋底并伺機反彈。這一階段,A股逐波反彈,最大漲幅約逾40%。然而美股在A股于2008年10月底見底之后,竟然繼續下跌,直至2009年3月才見底。金融風暴的始作俑者——美國經濟顯然無法與靠4萬億拉動內需強勢反彈的中國經濟相提并論,這或許就是A股先于美股見底的原因之一。
其二,今年以來,美股一直上漲,創反彈新高,而A股卻逐級走低,在底部徘徊。根據以往經驗,滯漲的股票會補漲,漲幅越大的股票在下跌中跌得越多。目前,美股在“天”、A股在“地”,A股具有走出獨立行情的技術基礎。
其三,從估值上看,就在A股8月9日創出新低2437.68點的當天,上證A股、深證A股、滬深300指數、中小板指的市盈率分別降至13.28倍、30.69倍、12.47倍、35.57倍,其中上證A股的13.28倍與歷史最低值——2008年10月31日的10.27倍非常接近,滬深300指數的12.47倍更是刷新此前歷史最低值——2008年10月31日的12.51倍。如此低的市盈率水平也有助于A股走出獨立行情。
其四,人民幣對美元屢創新高,雖然從中報中看,部分出口型行業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而出現業績下滑,但人民幣升值作為2006年~2007年大牛市的基礎,是市場上樂見的炒作題材,人民幣升值概念將為市場帶來更多人氣。
其五,行業性政策也有利于獨立行情的展開。旅游方面,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出臺的旅游行業 “十二五”規劃、《國民休閑綱要》以及“十一”黃金周行情等因素近期在A股市場上逐漸成為旅游股的催化劑。而周五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的發布也促使鐵龍物流(600125,收盤價9.46%)逆勢大漲6.7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