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專欄

每經網首頁 > 專欄 > 正文

劉雨田:欲推國際板 須把握火候

2011-05-27 01:27:11

劉雨田

    根據最近媒體的報道,國際板技術條件已基本具備,制度設計和論證、相關法律法規正在完善中,并確定國際板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不會以美元計價。一句話,國際板已是箭在弦上。

國際板有五大利好

    所謂國際板,是指紅籌股公司及其他境外公司在境內市場發行A股,因其“境外”性質被劃分為“國際板”。在筆者看來,審時度勢適時推出國際板有以下幾點好處:

    一是為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更深入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建立一個全新的平臺,信用評級較高及公司管理機制較為規范的國際知名企業進入國際板,有利于規范A股市場以及健全監管體系。同時也因為其“藍籌股”的功能,可以成為A股市場的“穩定器”,在很大程度上將有助于穩定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是允許在中國運營的外資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上融資,也降低了中國面臨的資本流入壓力,從而部分減少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在客觀上也有利于緩解目前中國面臨的通脹壓力。

    三是國際板的推出,也意味著中國政府在提供金融工具上境內外企業一視同仁,所持的對外開放政策矢志不渝,這將減少在海外市場上對中國投資環境的批評,為中國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四是有助于上海構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要在2020年打造成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國際板以及其板塊所注入的各種國際化的元素,包括國際投資者、國際投行及其一系列的戰略投資者。沒有一個國際化的市場,不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五是在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活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促使中國的投資者更新投資理念,從昔日習慣于投資境內企業轉向投資境內外企業,拓寬眼界使其投資具有全球視野,成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

A股存在四大弊端

    然而,任何事物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國際板亦概莫能外。無可諱言,國際板也是一把“雙刃劍”,其推出既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若要趨其利而避其弊,關鍵就在于能否審時度勢,擇個適當的時機推出,以趨利避弊,至少能確保其利大于弊。

    所謂審時度勢,就是全面地觀察、研究現狀、正確地估計形勢。這里所說的“現狀”以及從“全面地觀察、研究現狀”中所給出的“正確地估計形勢”,主要是指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及其形勢。說實話,當今中國股市的現狀可以概括為“一個過度、一個三高、一個顛倒、一個難”,也就是“四個一”。

    “一個過度”,即“擴容過度”。2010年,滬深股市IPO共計347家,融資總額高達4921.30億元,較2009年大幅增加143.39%,預計2011年滬深股市新股發行仍將是320家,融資總額預計可超過4000億元。今年5月23日至27日一周就再現八股齊發,融資合計44.61億元,較上周增加了近六成。說“股市擴容猛于虎,上市公司獅子開口大圈錢”,一點也不為過。

    “一個三高”是新股發行的“三高”(高定價、高市盈率、超高募資額)。這“三高”足以令投資者“望高興嘆”,一部分投資者寧可購買理財產品、信托與債券,就是不愿意涉足股市,導致股市存量資金不足、后續資金匱乏,證券市場的發展遭遇到了資金瓶頸的約束,從而欲振乏力。

    “一個顛倒”,即顛倒了股市投融資兩者之間所固有的因果關系,重股市的融資功能,唯融資而是從,輕視甚至忽視了股市的投資功能,置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于不顧,從而使股市失去了賺錢效應,失去了投資功能,吸引不了投資者的廣泛參與。

    “一個難”是“退市難”。“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按理,股市應處于動的狀態,有進有出,有入市也有退市,但由于A股退市制度只設計了“連續虧損退市法則”,即連續3年虧損暫停交易并給予半年寬限期,完全沒有凈資產要求  (凈資產是一個存量指標,不易人為操縱),而所采用的凈利潤指標只是一個短期流量指標,很容易使機會主義者和不法之徒借盈余管理之名,行盈余操縱之實,即通過選擇會計政策或其他方法,尋求對自己有利的會計行為,玩弄“扭虧為盈”的花招,逃避退市。一個缺乏競爭機制,只有進入沒有退出的股市豈能搞好?

    恕筆者直言,從上述四大現狀來看,中國股市的形勢不容樂觀,既然對中國股市形勢的估計趨向于悲觀,那么,在積極做好國際板各項準備工作的同時,更應著力于消除中國股市當前所存在的種種弊端。自身的資本市場尚未搞好,已引起投資者的反感,再開設一個國際板,萬一開了以后再停了下來,豈不是貽人口實了么?

管理層需審時度勢

    通過深化改革,徹底消除中國股市所存在的種種弊端,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其難與否,關鍵就在于是否能真正做到像尚福林主席所說的那樣,“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核心,切實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

    其實,中國股市之所以出現擴容過度、新股發行“三高”、退市難等問題,其癥結就在于股市定位不當,A股市場在制度上存在明顯  “重融資、輕投資”傾向。筆者并不一概反對融資。股市的融資功能本無可厚非,不斷擴大直接融資比例也是一個趨勢,但在融資和回報之間,應當尋求一個平衡。尤其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總市值、融資額等都連上臺階,市場規模已經位居全球前列的今天,有必要放緩“量”的擴張,重視“質”的提升,轉變發展思路,增強股市的投資功能,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果真正做到把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投資者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投資者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投資者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就不可能有“擴容大躍進”、新股發行“三高”,股票的發行上市也不可能成為少數人有機可乘的通道,成為獲取暴利、制造財富神話的  “捷徑”,而機構也難以從中撈取超額回報。這樣,投資者就有可能從股市中獲得賺錢效應,而股市一旦有了賺錢效應,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廣泛參與,使股市走向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就有望由  “熊”轉“牛”。此時再推出國際板,不是皆大歡喜么?

    股市熙熙,皆為利來;股市攘攘,皆為利往。設立國際板的最終目的一定要與國家利益對接,不能只停留在虛名上,也不能只考慮部門利益而忽略全局。從國家利益出發,為全局著想,筆者對某高層的“國際板沒有時間表”的表態深以為然。在筆者看來,做好國際板各項準備工作,即使國際板的有關法律法規建設已準備就緒,只要中國股市不給力,資金不解決,也不宜過早推出。因為此國際板非彼國際板,在中國股市開設的此國際板既然不受本土投資者歡迎,中國證券市場本身目前就不具備其上市的條件。如果不考慮對現實國家經濟利益的影響,不考慮滬市承受能力,只停留在虛名上強行將其推出,就不會有什么好結果。

    日本的資本市場開放幾十年了,外資公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2000多家公司中僅占15家,中資企業僅1家。殊不知,一家匯豐控股上來將募集50億英鎊,相當于500億元人民幣,等于很多家中小企業的總融資額。所以,我們要謹防國際板未來可能成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自動取款機,在國內資本市場要滿足國內企業的融資需求尚且乏力的情況下,讓外資公司上國際板融資,不是更令脆弱的市場不堪重負嗎?

    總之,在開設國際板的問題上,我國證券監管部門應審時度勢,當在中國股市趨于成熟,投資者樂意接受時再適時推出,以免推出的時間不當而事與愿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

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