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

每經網首頁 > 更多 > 正文

產量“七連增” 惜售促新糧收購價繼續走高

2010-11-03 01:40:43

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盡管今年我國夏糧一度止步“六連增”,但眼下豐收的秋糧使得2010年我國糧食全年總產量仍有望摘得“七連增”佳績。

        “增產”的消息對農產品價格上漲會有一定的平抑作用。但《每日經濟新聞》獲悉,從目前產區的糧食收購情況看,由于農民惜售,玉米、稻谷等糧食均難覓“降價”蹤影。

        有專家透露,目前,中央有關部委正在集中研究明年的農業相關政策,農業補貼的范圍正醞釀擴大。

農業部:“七連增”在望

        在年初分析2010年農村和農業經濟形勢時,不論是官方表態,還是業內分析,都普遍認為今年的糧食產量不容樂觀。

        “這種不樂觀來自于嚴重的自然災害。”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中國農業投資洽談會”上,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張紅宇說,盡管上半年災害較多,但從眼下來說,形勢好于預期。

        “去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0616億斤,今年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判斷。”雖然張紅宇表示預測數據目前還不能公布,但他明確指出,“這個數據是超越了去年的。”換言之,在過去6年連續增產的基礎上,今年將繼續“七連增”。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比上年減少0.3%,“減產”成為今年不少農產品漲價的根源之一。在10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就曾表示:“初步預計,秋糧增產較多,將在一定程度上為糧價的穩定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對未來糧食供需形勢的判斷方面,張紅宇提及了“緊平衡”的概念。“也就是說沒有寬松的余地,下一步的擔心是,如果不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能不能維持‘緊平衡’是一個大問題。”他說,盡管我國糧食將連續七年豐收,但從人均占有水平來看,12年前的1998年是412公斤,去年才398公斤,預計今年與去年的數字相近。

收購價普漲  農民“囤糧”

        秋糧主要包括稻谷、玉米、大豆等。據農業部統計,今年我國秋糧比去年增加了1340萬畝的播種面積。

        來自中儲糧下屬中華糧網的數據顯示,預計本年度全國玉米總產量為16500萬噸,較上年增105萬噸;大豆1500萬噸,較上年增10萬噸;稻谷19700萬噸,較上年增150萬噸。

        產量增加,消費量也在上漲,且漲幅更大:本年度國內玉米消費量預計為15600萬噸,比上年增加225萬噸;大豆6300萬噸,較上年增300萬噸;稻谷18750萬噸,較上年增375萬噸。

        從目前產區的收購情況來看,豐收之后的農民惜售心理依舊。黑龍江虎林寶國大米加工廠負責人陳國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粳稻收購價比去年高出0.3元/斤。“低于1.3元/斤,農民就不太愿意賣了,但1.3元/斤的收購價對于企業來說,幾乎是零利潤。因此,今年東北市場上交易比較平淡。”

        此外,眼下南方各省陸續上市的中晚稻收購價也普遍“高開”,如江西地區,上周中晚稻收購價1.04元~1.06元/斤,同比漲幅超過10%。

        玉米方面,由于北方產區新糧上市量持續偏少,而當地飼料企業、深加工企業以及貿易商對玉米的需求始終旺盛,為增加收購量,產區多數企業一再上調了收購價。

        根據市場反饋,目前東北地區用糧企業的收購價已達0.9~0.95元/斤,華北地區普遍超過1元/斤。而據農業部統計,去年10月,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河北五省農戶出售中等玉米的平均價格僅為0.79元/斤。

        “增產的消息對平抑糧食價格肯定會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的價格沒有降,但可能已是‘被平抑’之后的效果,因為糧價整體小幅上漲是必然趨勢。”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元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減產是此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導火索”,通脹預期、國際市場農產品走強等大環境也加重了農民的惜售心理。

農業補貼范圍或擴大

        值得關注的是,多位專家都特別提到了生產成本日益上漲的問題,這也是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張紅宇認為,并不是因為農產品價格上漲導致了CPI的上漲。相反,農產品價格上漲其實是CPI上漲帶來的結果,因為生產農產品的原材料在漲價。

        “而且,過去農民自己投入的勞動是不計入成本的,現在雇一個小工,干一天活至少100塊錢,還得管三頓飯、一包煙,這都要計在農產品的價格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副部長徐小青說,除了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在上漲,隨著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和農產品商品率的提高,農民的勞動力價格也在增加。

        “最近一段時期,中央有關部委正在集中研究明年的農業相關政策。”作為參與者之一,張紅宇指出,“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長一個時期,要加大完善和健全宏觀政策的力度。

        他透露,去年的四大農業補貼總量是1275億,今年達到1330億,下一步(將考慮)生產技術環節的補貼,可能把“四補貼”連升為“五補貼”、“六補貼”等。另外,目前小麥、水稻等品種都有最低收購價,下一步將考慮能不能延伸到其他產品。

        據了解,目前四大農業補貼主要包括:種糧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綜合補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