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未來經濟放緩趨穩可能性較大
2010-07-28 01:31:49
每經記者 萬敏 發自北京
7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0年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央行明確指出,“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較大,但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
該《報告》中,央行同時指出,通脹預期仍較高,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也會推高物價水平,新漲價因素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GDP:增長現放緩跡象
《報告》中稱,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二季度GDP當季同比增長10.3%,增速比上季下降1.6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增長11.1%,增速比去年全年高2個百分點,比2009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從季節調整后的環比分析來看,GDP增速也有所放緩。
但央行仍有充分理由認為,“雖然當前經濟增長表現出一些放緩跡象,但目前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仍然良好。未來經濟放緩趨穩的可能性較大,但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其主要依據是:制造業景氣指數(PMI)雖然有所回落,但仍在50%以上運行;城鎮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仍處于歷史相對較高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穩定增長態勢不變;全球經濟總體保持復蘇態勢,我國外部環境好于去年,6月份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等。
《報告》表示,當前經濟增長放緩是前期過快上漲的回調,有基數的原因;同時,也是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約束地方債務膨脹、管理通脹預期的宏觀政策調控的結果,有利于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受去年基數較高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二季度的經濟增速出現高位回調。就經濟增長動力而言,一是預計在刺激政策推出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下,投資增速將穩步回落;二是預計2010年下半年消費增長雖然面臨房地產調控和經濟增長減速等負面因素的影響,但在短期刺激消費政策仍然保持,以及收入分配改革導致的消費環境持續改善的長期趨勢的正面推動下,2010年消費仍能維持穩定增長。三是下半年出口雖然面臨歐債危機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影響,預計仍能維持恢復性上漲勢頭。初步估計三、四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9.7%和9%,出現季度增長率低于2009年一季度6.1%的“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CPI:新漲價因素更重要
數據顯示,二季度,CPI同比上漲2.9%,比上季高0.7個百分點。上半年累計,CPI同比上漲2.6%,比上年同期高3.7個百分點,總體呈上漲趨勢。但6月份CPI同比上漲2.9%,比上月低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6%,物價上行壓力減緩。
但是央行同時也指出,對物價上漲的可能性仍要保持警惕。一是食品價格的漲幅可能回升;二是前期貨幣信貸高增長的時滯效應還未完全顯現;三是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也會推高物價水平;四是通脹預期仍較高。
總體來看,據初步測算,2010年翹尾因素將拉動CPI上升1.2個百分點,其中,6、7月份,CPI翹尾因素均為2.1%,達到全年最高水平。下半年,CPI翹尾因素逐月減小,新漲價因素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對此,連平預計下半年在產出缺口擴大、貨幣增速回落、輸入性通脹壓力舒緩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國通脹壓力將趨于緩解,物價上行速度和高度都將受到一定抑制。
他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基本穩定。與上半年相比,下半年加息的必要性大為降低。一是下半年經濟增速有所回落,利率大幅提高會加大經濟下行的風險;二是盡管物價漲幅持續超過存款利率,但物價上漲是否形成確定趨勢還有待觀察,加息并不顯得十分迫切;三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加息時間有所延后,這也會延緩我國加息進程。四是匯改已經重啟,人民幣小幅升值的緊縮效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對加息形成替代。不過,也不能完全排除在物價漲幅高出市場預期時,為改善實際負利率狀況而小幅上調一次、27個基點的可能。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則預計,貨幣政策下半年緊縮力度將減弱,甚至有所放松,加息的可能性降低。
信貸:總體需求將趨緩
截至6月末,M1同比增長24.6%,增幅比上年末回落7.8個百分點,比今年1月的歷史最高值回落14.4個百分點;M2同比增長18.5%,增幅比上年末回落9.2個百分點,比歷史最高值(2009.11)回落11.2個百分點。M2增速已連續7個月回落,M1基本回落至上年同期水平(24.8%)。M1回落幅度加大主要是由上年同期企業活期存款增加較多使基數較高所致。
央行表示,月度信貸投放逐漸回落。如果2010年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速保持6月份18.2%的水平,2010年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將不超過7.5萬億元。
同時,信貸結構進一步改善。一是對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大型企業貸款,二是中、西部地區貸款余額同比增速高于東部地區,經濟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間信貸資源不平衡的狀況繼續改善。三是房地產貸款增速回落,購房貸款增速連續兩個月下滑,房地產調控措施初見成效。總體看,未來信貸總體需求將呈逐步趨緩態勢。
匯率:雙邊波動增強
從6月21日以來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變動情況看,雙邊波動明顯增強。截至7月23日,25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已經累計升值0.72%。同時,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明顯降低。7月23日1年期NDF貼水760點,比6月18日的貼水收窄545點。
《報告》指出,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促進結構調整和資源配置優化的根本要求,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需要,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市場體制完善進程、金融監管水平提高和企業承受能力相適應。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是繼續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重大舉措,更有利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