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3 05:15:24
海南獲批國際旅游島之后,除了價格提前與“國際”接軌外,其他在配套設施、服務、軟環境建設等方面似乎仍停滯不前。
每經記者 翟敏 發自三亞
美麗三亞,浪漫天涯,三亞幾乎成為海南旅游的代名詞。作為窗口城市,三亞的旅游開發無疑將成為海南的重中之重。然而,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確定之后的兩個多月時間里第三次踏上三亞時,感受卻與“國際”二字相差甚遠——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房價飛漲、無序開發;城市交通混亂……海南獲批國際旅游島之后,除了價格提前與“國際”接軌外,其他在配套設施、服務、軟環境建設等方面似乎仍停滯不前。
百米距離 不愿指路只為拉客
盡管內地其他地方氣溫才剛剛回暖,但眼下三亞溫度已達30攝氏度。3月1日,午后的陽光異常灼人,一位明顯看得出是外地游客的女子身著海南特有的沙灘裝,來到市區內的一個路口向旁邊的三輪車師傅問路:“請問團結街還有多遠?”
“也不是太遠,我拉你過去嘛,10塊錢。”三輪車師傅上下打量著游客,如是回答。
“到底還有多遠啊?”游客顯得有些警覺,或許對市內的出租車、三輪車宰客也曾有所耳聞。
“你先上來!我帶你過去,保證把你送到就是了。”三輪車師傅也有些不耐煩。最終游客仍無奈地上車,三輪車一溜煙騎走。
但經歷剛才那一幕的記者在繼續前行不到100米之后吃驚地發現,“團結街”的指示牌赫然就在眼前。記者隨后查詢手中地圖得知,剛才那位游客上車的地方其實就靠近團結街的路口!記者在三亞的調查過程中發現,類似事件在廣為存在。
記者注意到,盡管“禁止機動摩托車改裝車非法營運拉客”的條幅醒目地掛在三亞市的各個主要街道,但就在這些橫幅的正下方,經常會有一大群非法營運的“摩的”正在候客。這些車輛大都沒有駕駛證、行駛證,一旦發生事故,客人的合法權益很難得到保障,而且這些車輛在街道上行駛時還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據記者多次親身體驗,紅綠燈對于這些非法運營的“摩的”來說幾乎形同虛設,隨意闖紅燈、亂鳴笛、亂停亂放等現象在三亞隨處可見。
更糟糕的是,除了非法營運的“摩的”之外,連正規的出租車也集體加入到宰客行列,這也在當地已經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一出機場就會步入漫長的挨宰旅途,停在那里的出租車幾乎沒有一輛會正常打表上路,因為到市區打表只要不到30元,而他們都會報出一口價——淡季60元旺季100元甚至更高。”一位當地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河里漂垃圾20工人難清理
3月1日下午,三亞河畔陽光明媚,一位老人靜靜地站在樹蔭下釣魚。現在的三亞河里其實已經沒多少魚了。老人說即使有自己也不敢吃,因為河水實在太臟了。“十多年前,三亞河還是清澈見底的,那時我經常和一些朋友在此比賽誰釣的魚多。”
記者看到,就在老人垂釣之處的下方便是大片黑色淤泥,在陽光暴曬下散發出陣陣惡臭,深綠色的河水能見度極低,而礦泉水瓶、垃圾袋隨處可見。在一些污染嚴重的地方,行人只能捂著鼻子通過。
據當地媒體報道,三亞河目前有20多名工人和4條環衛清理船負責清理河道,雖然每天要從早晨7時一直工作到下午6時,至少要打撈3噸垃圾,但仍然無法緩解河道越來越嚴重的污染問題。
在三亞灣、大東海等景區記者也看到,海灘上生活垃圾隨處可見,珊瑚礁破壞嚴重。三亞灣海灘顏色已經有些發黑,一些沙灘還出現了泥化現象。盡管近幾年三亞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上的確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在面對潮水般涌入的游客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巨大負擔時,三亞顯然還沒有做好準備。現代旅游業必然和現代服務業緊密聯系,但眼下三亞混亂的交通、臟亂差的環境、參差不齊的旅游配套,與“國際旅游島”的要求相距甚遠。
除了河流受到的污染之外,記者還了解到,三亞市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房地產開發的過程中,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破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時發現,從三亞市區到亞龍灣的路邊,很多高檔別墅都是劈山而建;而在三亞灣等地,還能看見大規模填海而成的房產項目,被破壞的海洋生態已經不可能逆轉。
據有關專家介紹,國際旅游島的必要條件主要有兩個:一是3S(Sea大海、Sun陽光、Sand沙灘)條件要好,目前看來海南3S條件基本符合,但是未來情況不容樂觀,像海口、三亞等城市的海灘都遭到了一定污染;二是國際技術標準,包括交通設施、城市規劃、衛生、環保和服務等,這一條海南還差得太遠。
霓虹燈下 色情服務公然攬客
如許多城市一樣,三亞的夜晚霓虹燈閃爍,燈紅酒綠。深圳游客張于進和幾個朋友在亞龍灣游玩了一天之后,慕名來到三亞酒吧街,“準備去感受一下三亞的氛圍”,卻沒想到經歷了讓他目瞪口呆的事情。
“‘看表演啦,老板,看不看表演?’一進到酒吧街里面,便不斷有人湊上前來攬客。”張于進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經歷:“每個酒吧門口都有兩三個人把守著,里面燈光昏暗,在外面幾乎看不太清楚里頭的狀況。”就因為這種出奇好的“禮遇”,讓張于進一行還沒摸清楚狀況,就被連推帶拉地“邀請”進了一家酒吧。
“我們被帶到一間包間,剛一落座就有幾個女子魚貫而入,開始了所謂的‘表演’,其實都是挑逗,還要湊到身邊來動手動腳……”張于進和朋友怕落入陷阱不敢再待下去,匆忙結賬落荒而逃。而為了這一次迷迷糊糊的 “感受酒吧氛圍”,他和朋友付出了1000多元才勉強脫身。
為了求證張于進的說法,記者近日晚間來到了所指的三亞酒吧街。同樣,一進酒吧街不到10分鐘,便有4撥人主動上來搭訕,內容無外乎“想看什么就有什么,脫衣舞、人妖、真人秀……”當記者以“累了早點回去休息”為由一一拒絕時,一名自稱“大堂經理”的男子還不忘塞了一張小卡片到記者手里,稱“下次保證打折優惠”。不出所料,這張小卡片完全就是露骨的色情服務卡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三亞當地公安系統內部人員向記者表示,除了酒吧之外,許多酒店乃至豪華酒店內部,都會有類似表演存在,并伴有淫穢色情服務等內容。“在海南很多地方,賭博、吸毒、色情表演等都不新鮮。連星級酒店里也會有人悄悄拉你去賭一把、去看人妖表演之類。這也與三亞管理部門的執法力度不無關系。”上述人士表示。
一口唾沫 滿地檳榔渣
“吧唧”一聲,夾雜著檳榔渣的紅色唾沫從一名打扮時尚的青年男子口中飛出,落在人行道的地磚上,呈放射狀四濺開去。這是記者2日在三亞著名景區南山所在的崖城鎮看到的一幕。然而過往的行人并沒有任何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就好像是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情。
根據記者在崖城采訪時的觀察發現,即使清掃過后,檳榔汁吐在地上形成的紅色污漬也很難清除,致使街道上一片狼藉,非常難看。
記者在海南采訪期間常常見到這樣的不文明行為:等客的司機肆無忌憚地將腳抬到車上摳腳丫;海灘邊有人在樹下公然撒尿……
“海南與我的想象差距太大了,這里不像什么國際旅游島,倒比我們小縣城還混亂。”來自湖北一小縣城的陳女士稱,盡管內地許多城市同樣存在類似不文明行為,但海南既然要打造國際旅游島,人們對它的期望自然也會更高。
記者在三亞的一位好友還特別提醒要注意安全,據他介紹前不久亞龍灣便發生了一起外國游客被搶的惡劣事件,并表示要打造國際旅游島,旅客安全一定要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
“海南雖有國際化的風景,但若沒有國際化的配套服務功能,一切都是空談。”一位旅游業專家表示。
聲音
“五害”不除 海南旅游島建設無望
知名管理學家、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研究員唐曉龍3月2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海南眼下最需要的是執政能力的提升和官員理念的轉變。海南最好的出路是國際旅游,而國際旅游的根本是保住海南的原生態(文化、自然環境)和不斷提升的服務力。海南要想可持續發展,關鍵是要提升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轉變觀念。”唐曉龍坦言,海南一些政府高官的行動很令人感動,為了國際旅游島的發展,省長、市長親自掛帥,南征北戰游說八方賓朋來海南島旅游,不過高官們其實無須親自做這些事情,只需帶好班子、建好隊伍、練好內功,“種好梧桐樹,鳳凰自來棲”。
唐曉龍將海南的污染、三輪車非法改裝運營、汽車亂闖紅燈亂停亂放、海鮮餐廳和購物點陷阱重重、出租車宰客列為海南旅游 “五害”,并稱“‘五害’不除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將無望,除‘五害’才是海南政府官員需要修煉的內功。”
回應
旅游投訴案件100%得到處理
每經記者 翟敏 發自三亞
針對三亞在旅游服務方面暴露出的種種問題,三亞市外宣辦主任孫令輝近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三亞市政府部門一直以來都在對旅游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并針對宰客現象進行抽查和暗訪。對一些投訴案件,則是100%地進行處理。”
孫還表示:“對于黃、賭、毒現象,據我們了解,在三亞市部分地方確實存在,目前也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治理,一些不規范的酒店將不允許營業。”孫透露,今后三亞將只批準建設五星級以上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前不久表示有關部門要把媒體的批評當成工作的動力,但記者在海南各地采訪時仍舊遇到重重困難。
新聞鏈接
海南國際旅游島中長期規劃即將出臺
每經記者 宛霞 發自北京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做客和訊網時表示,海南國際旅游島中長期規劃即將出臺,該規劃將全面布局未來十年海南的發展。
遲福林表示,隨著“國際旅游島”政策的公布,海南房地產市場炒得過熱。在此背景下,雖然地方財政收入明顯增長,但實際上破壞了房地產長期穩定的發展。但他表示,海南土地供應量很大,打破城鄉的分割狀況后具備城鄉土地統一管理的條件,只要做好房地產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就能將房地產泡沫擠出。他判斷,盡管近期房價在總體上已初步穩定,但回落空間有限,出現像上世紀90年代泡沫的可能性不大。
遲福林透露,海南很快會出臺經過國家相關部門批準的國際旅游島中長期規劃,該規劃既涉及未來旅游發展的布局,也涉及到旅游房地產的布局,更涉及到相關服務業的布局,而長期規劃的出臺將給投資者提供一個很好的依據,描繪未來海南5年、10年的模樣,并引導投資者關注相關領域。
遲福林還建議大力發展與旅游業相關的服務業,并認為有4個相關服務業需要率先發展,分別是醫療、教育、金融保險和文化娛樂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