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农村av,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精品久久www,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一区在线免费观看,超碰色偷偷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新興戰略性產業: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2009-12-26 04:23:37

每經記者  徐奎松

        早在今年9月22日至23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過三次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座談會,約請47名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對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等產業進行廣泛的討論,最終形成“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臨近歲末,新興戰略產業政策頻頻出臺:先是“一行三會”在12月22日推出《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提出對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信息網絡、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要拓寬金融創新產品,優化信貸管理制度并加大扶持力度。12月24日,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會議上表示,考慮把信息網絡、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作為培育重點,加快培育物聯網產業等。

        經濟危機,催生了新興戰略產業的萌發,也是中國借機步入新興產業革命的重要歷史時期。新興戰略產業布局如何制定,結構怎樣調整,政策如何劃分,如何與傳統產業互動等等一系列問題待解。本周《每日經濟新聞》邀請了幾位新興戰略產業專家,從更廣闊更深層面來進行分析。

新興產業·意義

應對金融危機緩解產能過剩

        NBD:最近中央領導頻頻在多個場合提出要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多個部委也在重要會議上提出要把戰略新興產業作為明年經濟新的增長點,請問你怎么理解新興戰略產業?

        張茉楠:未來的新興戰略產業可以按照先導、戰略和新興三個層面來劃分。先導性產業一般需求彈性大,分工鏈條很長,可以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也能提升我國工業體系和產業體系的深度和廣度,像新興制造業和深加工裝備制造業等。

        戰略性產業包括航空航天、衛星和海洋產業以及新能源,是未來提高我國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新興產業包括智能化技術、新材料和3G以及電動汽車等,物聯網既屬于戰略產業也屬于新興產業。

        新興戰略產業是這次應對經濟危機的時候提出來的。這次金融危機使各國進一步認清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僅要對原先的經濟結構進行恢復,還要依托并發展新興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帶動起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實際是一個經濟重建過程。

        具體來講,先導性產業不僅僅是因為應對本次金融危機的外部沖擊才形成的,而是順應了這次經濟周期性大波動滋生出來的一個長遠發展契機。

        如何啟動未來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主要應該從新興產業的技術和結構兩個層面著手。戰略性產業涉及國家的經濟安全問題,特別像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國家提出的航空航天和核能產業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蘊含著政治博弈和軍事博弈。所以,新興戰略要從多層面、多維度去考量。

        傳統產業我國處于低端,而新興產業與發達國家幾乎處于同一個水平上,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機會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這次經濟周期大波動機會,取得主動權和主導權。特別是應該轉變我國傳統的高投入、高排放、高耗能和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模式,向節約式、低碳綠色型、高附加值和高效率型層面轉換,提高我國新的增長點,以及經濟效率和創新能力,應在全球新一輪的利益格局和國際分工中迅速提升我國主導權,由原來的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

        王岳平:任何時代都會有一些新興產業出現,當遇到危機時,這種迫切性就顯得更為明顯。

        目前我國多個行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總體來看,新興產業的需求彈性比較大,需求增長比較快,能夠緩解產能過剩問題。另外,從以往經驗看,新興戰略性產業的進口依賴程度比較高,自主發展將可以改善進出口結構。新興戰略性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制高點。

        我國將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選擇和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著眼于提高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著眼于引發技術和產業變革。為此,我們必須做好戰略決策儲備、科技創新儲備、領軍人才儲備、產業化儲備。這四項儲備決定未來。

新興產業·戰略

以市場為導向把技術產業化

        NBD:我國未來如何部署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層次?

        張茉楠:我認為,先導產業是核心,可能先起步,戰略產業和新興產業將同步跟進。因為我國目前畢竟還處于工業化初步階段,肯定還是要通過先導產業提高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在研發水平上,3G/電動汽車/智能電網和航天技術新材料等,已經有了技術儲備和經濟基礎。所以,這些產業就可以首先啟動起來。

        NBD:我們能從美國的新興產業發展上學習到哪些經驗?

        張茉楠:我長期在關注著美國的新能源計劃。美國的國家電網改造打算每年耗資1200億美元,對美國的國家電網升級換代,不僅通過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提高電網的管理效率,還通過智能化電網等,把三網整合到一起,最終打造了一個立體式能源框架結構,是一個很大的整體能源規劃,值得我國學習。

        我們盡管出臺了很多政策,但從戰略層面看,與美國比還十分欠缺。原先我們一直在說硅谷模式,可能只看到一個技術層面。硅谷模式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硅谷有深厚的內涵基礎,打造了有利于新興產業發展的經濟生態系統,包括大學系統形成的高科技聚集地,包括風險投資和服務體系、法律體系以及創業板等,形成了生態經濟系和產業集群。這個集群的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技術研發、風險投資和公益手段,所以催生出大批的高新企業。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全方位的謀劃。現在,我們概念提得很好,也有很多技術。但是,關鍵是如何把技術產業化。我核算過,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平均只有20%,發達國家已經達到了60%~80%,這還只是產業技術轉化層面。晉升到生產層面后,我國的轉化率還不到5%,發達國家是30%。高新技術越高,風險越大,利用率很低,國家的財稅和金融如何支持?如何打通資本與產業的銜接,以及如何建立動力機制,是未來國家在制定政策時要重點考量的。如何把產業技術轉化成產業,是中國未來要解決的重要戰略命題。

        NBD:能不能點評下各個新興產業?

        生物制藥和醫藥行業的技術跟進,涉及人類的生命健康,屬于健康產業。我國針對禽流感和甲流新研發的中醫藥已經面向市場,實際上已經把我國的中醫藥技術產業提升到了很高的戰略高度。

        節能減排技術現在已經被地方政府納入未來5年規劃,現在,國際和國內都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增長點和戰略制高點。但是,如果規劃不好的話,新興產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會大批出現,就像多晶硅和太陽能。

        在太陽能、核能、風能等方面,我國在技術上與發達國際比較接近,是同一個技術等級;但在石油勘探、能源開發和煤電技術方面還是存有很大差距,也就是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轉化方面技術還是比較落后的。所以,一面要鞏固我國現有的技術基礎,一面要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創立產業投資基金和產業創業基金,重點支持新興產業的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造。

        物聯網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相融合的龐大產業,未來有廣闊的發展潛力。物聯網、傳感網和智能網屬核機電式的產業,對經濟的推動力量不可估量。像上述美國的電網,本來是物理基礎,但現在美國已經把通訊、電網、電視都整合到一起,組成立體網絡化結構。未來我國也要向這方面發展。

        今后在制定新型戰略產業規劃時,一定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需求為導向。在這方面,歐盟做得就非常好,在制定能源產業和低碳產業的規劃中,以引導居民消費方式轉換作為切入點,一方面增強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提高消費市場份額和提高服務政策。我們的傳統工業模式是供給導向,靠國家計劃為主,忽略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所以,在新一輪的新型戰略產業發展過程中,首先要打破傳統的觀念和思路,把培育消費與引導增長點結合起來。

新興產業·政策

需要金融多元化支持

NBD:新興戰略產業的發展是不是會加快傳統產業的兼并重組?

        張茉楠:即使沒有新興產業的推動,傳統產業的兼并重組也會逐步進入優勝劣汰的演化過程。兼并重組是淘汰落后產能的一種很好的方式。但是,我想提醒,我們不應該以兼并重組為目標,否則,很容易形成新的市場壟斷,企業就不會依靠新興產業技術研發,而是依靠市場的壟斷力,對未來的新興產業發展是沒有好處的。

        新興戰略產業與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相互支撐相互發展。很多時候我們一定要用辯證思維對待,就是說,新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老的也不一定都是最差的。生命力在于能不能存有一個不斷創新的機制。

        NBD:“一行三會”剛剛提出加大新興戰略產業發展的金融扶持力度,新型戰略產業的發展應該啟動那些金融工具與之配套?

        張茉楠:新型戰略產業在投資結構、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都與傳統產業存有很大差別,實際上也為我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了很大發展空間。

        “一行三會”提出加大信貸和資本市場的支持。但我想,政策是需要金融多元化支持的,跟資本市場上要大力發展創業板、創業投資基金和債權以及創業融資體系一樣。

        從銀行層面看,未來要建立起一些科技型銀行和產業發展銀行,這是必須走的道路。現有的四大銀行和其他銀行是以商業盈利為目的。但對新型的產業來說,要建立起與之相配套的專業性銀行,債券市場應該發展債權融資融券功能。像國家發改委指定的創業投機基金先期92億已經啟動,將起到乘數效用。這樣,民間的各類形式投資就會帶動起來,完成用國家資金啟動社會資金的過程,最終靠內生完成投資民間化和國際化的動力轉化。

        王岳平:國家的這一戰略會很快使這些產業成為熱點。不過,與發達國家相比,由于我國在新能源、低碳經濟等方面的技術稍微落后,民間投資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拉動,而這些產業的投資需要相當的實力,風險也較大,回報見效也需要時日,因此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大幕雖然漸啟,但是市場投資熱潮尚需時日。

 訪談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徐奎松

訪談嘉賓

張茉楠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研究員王岳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