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吃交強險“虧”為何仍違規降價?
2009-07-17 02:20:24
每經記者 宋怡青 發自北京
近日,中煤財險因為違規調低交強險費率被保監會警告。在交強險經營巨虧37.4億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又違規降價,業內人士認為,究其原因還是目前交強險經營模式所致。
據了解,我國目前推行的交強險實行的是統一保險條款和基礎保險費率,并受到“不盈不虧”原則的限制。因此可以說保險公司自主開發產品的權利并不存在。保險公司僅僅可能通過加強管理、節約成本實現盈利。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報告,交強險業務在中國經營了兩年半的時間,虧損了37.4億元人民幣。但不是所有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業務上都處于虧損狀態。人保財險、太保財險和平安財險三大巨頭占據著交強險的大半江山,并且這三巨頭都是盈利的。他們實現盈利的共同原因之一,在于經營費用明顯低于規模較小的保險公司,經營費用率 (經營費用合計/已賺保費合計)都在40%以下,甚至人保財險低至了32.7%。所以在交強險業務上越是成熟的,經營管理能力越強的大公司越有可能實現盈利。
小保險公司在爆虧的情況下是否會放棄市場?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交強險是目前我國唯一強制購買的產品。如果放棄了交強險市場就意味著放棄了跟車險相關的產品市場,所以任何公司都不會放棄。再加上交強險的價格和手續費是統一規定的,也就是說對于消費者來說在哪里買都一樣。小保險公司為博得生存空間,因此涉險違規降價吸引客戶。
此前有分析指出,現行交強險的運作方式賦予了保險公司太多的社會職責,有可能使得某些保險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些為政策所不允許的方法。
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消費者買保險主要關注兩點,一是費用,二是服務。與一些大保險公司相比,小保險公司的服務網點還不完善,所以降價也就成了唯一的競爭手段。
針對交強險經營中存在的問題,一位資深保險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既然采取商業化的運作,費率就應該由市場決定。但是考慮到交強險的社會責任,費率完全浮動并不現實。但是可以在條款、保額、優惠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允許各保險公司經營的交強險業務以現行的費率為上限,做出相應的浮動,以贏得市場空間。同時,監管部門也應緊抓交強險償付能力風險。
媒體轉載、摘編本報所刊作品時,請注明來源于《每日經濟新聞》及作者姓名。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13899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